后一句,指的自然是今上。
当年萧淑妃深得圣宠,太后也有意扶她入主中宫填补虚悬的后位,江言昭母凭子贵,又天资聪颖,在一众皇子中文采武功皆高人一筹,于是越来越频繁地被人拿来与太子作比较。
太子乃先皇后所出,自小养在皇上身边,论情分,自然是其他皇子们所无法比拟的。且先皇后的娘家是世代的书香门第,祖上曾出过两代帝师,三位宰辅,称其为大宁朝士林之楷模也不为过。
而萧淑妃的母家,则是归附大宁不足三代的渝州土官。家主虽获封将军镇守一方,但和镇北王那种直系正统的封疆大吏相比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今上连镇北王都防着,更何况是对萧家。
且太子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储君,绝不可轻易被撼动地位。
太后不满皇上过度重用文臣打压武将,母子二人的矛盾由来已久,且愈演愈烈,萧淑妃不可避免地成为两人新的交锋点。
太后固执地要将萧淑妃扶上后位,皇上对萧淑妃虽有情分,但更舍不得将太子置于风口浪尖,最后竟生出留母去子的念头。
萧淑妃暗中得知此消息,闭门冥思三日后,毅然选择服毒自尽,以自己的命换儿子一条活路。
萧淑妃之死,对外宣称身染恶疾,最后以皇贵妃之品级入葬皇陵,三皇子江言昭也被封为滇南王,十四岁皇子出宫开府,他便向皇上请旨就藩,远离京城这是非伤心地。
人性本贱。
萧淑妃死后,反而成为今上念念不忘的朱砂痣。江言昭早早就藩,反而频频被他惦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