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这么开明的男人不多见了。

虽然是放在言娘名下,招募人手,训练人手,跟着出航,都是林老爷安排的。

不过,不要以为这海船多大。

言娘一直以为海船就是比不上后世的海上货轮,也应该不小啊。

毕竟海上风浪那么大,海船太小了经不起大风浪。

林老爷直接给她一份官府的邸报:“出海贸易捕鱼者,许乘载五百石一下船只,往来行走,”如果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着,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言娘默。

这tmd、nnd、cao,一句句国骂,梗在喉间。

五百石啊,一石为100斤,将将25吨。

而据暗卫汇报,人家西洋人的海船百八十吨都有。

海船一般都配备武器,这在必要时候能转为战船,你不及人家的四分之一大,呵呵!

到时候鸡蛋碰石头啊?

想自己打造大的这条路也堵死了。

言娘突然有些意兴阑珊。

后来林如海搜集到更多的西洋消息,有向康熙皇帝上暗折,建议皇帝重整水师,建造海上战船,可惜被皇帝留中不发。

林老爷安慰言娘,皇帝有皇帝的考量,得放眼全国,那么多的军国大事等着他处理。

不是自己一次上书,建立海军就会立马变成现实的。

林如海表示自己再得到更多的西洋消息后,会接着上书,这位皇帝不同意,还有下一位皇帝。

言娘想想,安慰自己道,确是,现在估计才17世纪末,离18世纪末还有百十年,还有时间,自己等的起。

言娘建议林老爷从税收的角度来说服皇帝。

海商豪富,肯定能收好多税。

钱多好办事儿,皇帝也会心动吧。

后来,虽然皇帝没有重整水师,但也没有再下禁海令,还是起点儿作用的。

所以要一步一步来。

实际上,林如海之所以这么容易被言娘说服,是因为他从后来暗卫报上来的越来越多的信息中,整合出世界地图,发现了西洋人的狼子野心。

西洋人绕过非洲,殖民印度、吕宋等地,是不是说明非洲贫瘠,不能让他们攫取大额的财富?

西洋诸多小国,对于现在的大清来说,是弹丸小地。

众所周知的,国土面积小,就资源少,养活的国人也有限,所以国力也不会强。

但是,现在他们从世界各地占领土地,攫取大量的财富,输送大他们母国。

他们的母国会很快就强大起来!

西洋人殖民印度、吕宋、美洲等地,殖民时间久了,是不是就成了他们的土地?

国土大了,是不是就有底气,攻打大清?

要知道中原国土自古以来就富饶,前朝时候就有荷兰人的试探。

吕宋可是就在大清家门口不远啊。

现在大清盛世,不怕。

但宋朝富裕吧,重文轻武,最后皇帝都被人家掠走了。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最后外族占据中原,元朝建立了。

明朝积贫积弱,满清入关占了这繁华之地。

若将来大清弱了,而西洋人强盛,那大清会不会步宋明的后尘?

到时候不单单是华夏各民族之间的事儿了,那就是亡国灭种之恨,会遗臭万年的。

即使大清一直很强盛,但国土周围群狼环伺,也是很可怕的事儿。

得走出去!

后来康熙皇帝被林如海接连上书打动了,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不过,九龙夺嫡,康熙心力交瘁,无力掌控大清这艘巨轮。

临终前,康熙帝交待过继任的雍正帝。

雍正也看过林如海的奏折,也意识到成立海军的重要性。

但他爹留下的烂摊子太大了,吏□□败,千疮百孔。

雍正帝即使有心成立海军,但国库没钱啊。

他爹可是坐不住皇帝,六下江南,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

还有那三次亲征葛尔丹,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只能先干好眼前迫在眉睫的事儿。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林老爷准备让下人驾驶,两辆不同负重的四轮大马车,从肇庆府出发,一路北上京城。

路上正好检验它的质量。

至于给皇帝的贺礼,则拆解后放于马车上。

如果一路上负重的四轮大马车不出什么问题,经得起考验了,就到京城林府后重新组装。

毕竟给皇帝的贺礼,不说价值多少,最起码的是全新的吧。

临出发前,孙二哥好奇得围着四轮大马车转悠。

“见过西洋人的四轮大马车,感觉怪模怪样的,和这辆不太一样。”

言娘告诉哥哥:“这是咱大清自己的,咱们可是□□上国,当然不一样。这两辆马车回程还得带回来,看看长途行驶后质量怎么样。等到了京城,林家铺子会出售这种马车。到时候给孙家两辆。”

孙二哥连连摆手,“这四轮大马车到时候肯定很多贵人们定制,得罪了他们不好,还是先给他们做吧。”

“二哥不用担心,听郡主的就是。”林如海出声道。

林老爷在外人面前都不会叫言娘名字,以前是称呼孙姨娘,现在是称呼郡主。

林如海猜到了言娘的心思,不是为了让娘家占两辆马车的便宜,而是向外人表明孙家的身份。

孙家在偌大的北京城人生地不熟,即使有自家做靠山,但很多人不知道。

孙家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欺负了,即使之后找回场子,银钱上的尚没什么,就担心权贵豪奴仗势欺人,亲人出现伤亡之类的,到那时候就晚了。

正好趁这次四轮大马车事件,新晋汉军旗人孙家,能在很多权贵前面拥有马车,大家稍微一打听,就知道孙家和孙郡主、林家的关系,以后怎么对孙家人的时候就有数了。

给了孙家人一重保障。

等之后,孙家在京城顶级权贵之后有了四轮大马车,大家对孙家人的态度改变。

言娘的目的达到了。

孙大伯感叹,孙家养了个好闺女,千里之外还在为娘家人考虑。

听后孙大伯的话,不管是管理商铺的孙大哥他们,还是上学堂的孙家人,还是有时候和邻居唠嗑儿的女人们,大家都点头认同。

不过,孙大伯交代,虽然孙家有了四轮大马车,在现在还是很少人有四轮大马车的情况下,孙家也很少用,不起招大家的眼。

等以后,四轮大马车用的人更多了,再拿出来用。

虽然大家蠢蠢欲动,想乘坐大马车兜风,但都知道轻重,听大家长的话。

要出发了,言娘叮嘱管事儿;“到时候如果有人问,咱家怎么制作出四轮大马车,就说咱家有人在南洋看到西洋人的大马车,回来和老爷说了,老爷让根据他的形容制作的。当然,在皇帝面前得实话实说。不过,皇帝也不会为这点儿小事儿召见你。”

“就按郡主的话做。”

“是。”

林如海觉得自己大约明白言娘的意思了,潜移默化大家的观念,勾起大家的好奇心,让大家认为西洋人有好多大清没有的东西,学会来就能获得很大的收益。然后派人出去就顺理成章了。

“还有酒精,就说是见了西洋人的花露想到的。”言娘想到另一种给皇帝的寿礼。

“是。”

万寿节,林伯爵府这一次送给皇帝的寿礼,果然没辜负大家的期待。

虽然不如去年那样让人震撼,还是鹤立鸡群。

轻而易举的超过了皇子皇孙豪门权贵们,精心准备的、价值不菲的各种奇珍异宝。

不过,据下面人从林伯爷家下人那儿打探到的消息,这一次的似乎可以模仿。

看来有必要派人出去看看。好多人这样想道。

言也算达到了自己的初步目的。

等获得皇帝同意后,林家铺子开始售卖定制四轮大马车。

果然不出言娘预料,林家铺子生意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