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粽子、小马驹

不过,让言娘着急的是,机械蒸汽车进展缓慢,卡在动力转换上,难产了。

言娘觉得也许可以派人出去“学习”一下西方技术。

不过,得等林家这三艘船,不对,是五艘一切就绪。

亲夫妻,明算账。

这四轮大马车等生意可是有言娘的五成分红的,言娘现在数银子书的手软。

于是豪气的预支了这份收入,拍到林如海桌上,要追加了两艘海船。

才到手,或者说还没到手的银子,飞了。

言娘很是心痛,还没拿到手里过过瘾呢。

虽然有些心疼,但以后产出也是巨大的,言娘这样安慰自己。

林老爷当时好笑的看着言娘心疼的有些像牙疼的表情。

等自己的海船完工下海,训练新招募的水手等等,这都需要时间。

言娘准备自家海船的第一次出行,还是跟魏家一起,去往南洋。

等以后有经验了,再往更远的地方去。毕竟一口吃不出个胖子。

虽然言娘很是心急于知道西方的发展水平,但步子迈大了,会扯到蛋的。

一步一步来吧。

很快,四月份,言娘就见到了装了弹簧的床垫、躺椅的实物。

坐上去试了一下,很不错。

言娘先放了赏赐,然后又提议:“可以制作不同柔软度的,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嘛。”

言娘建议林老爷把这两样东西当明年的万寿节礼物。

要知道送给皇帝的礼物,你得讲究祥瑞、精美、新奇。这些达不到,最起码也得贵重。

每年有上进心的王公大臣们,都要绞尽脑汁置办礼物。

林老爷沉吟了一会儿同意。

于是言娘暂时给两个大的孩子和自己整了一个。

美名其曰,替大家试用一下。

至于三个小的,先睡木板床吧。

原本言娘也不想给阿寿准备,小孩子骨头软,这些床垫没经过时间验证,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万一影响孩子发育怎么办。不过,被他看到了,言娘没能抗拒得了这个小磨人精。

不过,言娘觉得自己好像进入一个误区,老觉得带弹簧的床垫才软,睡着舒服。

记得前世看傲慢与偏见之类的欧美剧。有主角躺倒床上,床垫柔软的弹起来!还有那童话故事《豌豆公主》里二十床鸭绒被还是垫子。

羽绒啊!

人家那时候都知道往头上插羽毛装饰了,羽绒被应该也用了。

那么,自己也可以整羽绒褥子啊。对,还有羽绒服,老保暖了。

南方这边水洗发达,养了不少鸭子。

于是,言娘兴致勃勃的叫来住建部门,管皮毛鞣制的工匠。

鸭毛从鸭子身上褪下来,肯定含油脂。

需要去油脂和气味儿,过程应该和鞣制皮毛差不多。

等住建部门鞣制好的鸭毛送过来后,言娘让针线部门把鸭毛带走。

交代分两部分。一种是细小的绒毛,一种是粗大的羽毛,把硬柄去掉,剩余柔软的毛毛。

两种羽毛各制成一套贴身的羽绒马甲和羽绒裤。

如果剩余的羽毛足够,再制成自己心心念念的羽绒床垫、羽绒被。

言娘把自己让针线房制成的羽绒衣服和羽绒垫、羽绒被让林老爷看。

“可惜现在热了,用不上了。”言娘有些遗憾的说到。

“不过,等今年天气冷了就能用上了。”就是冬天,肇庆这地方也冷不了几天。

林如海掂量过言娘介绍的羽绒制品,确是轻便,比皮裘都轻。至于保暖程度如何,现在天气暖和,实验不出来。

“我让人多做一些,送到京城,等今年冬天让人试试。然后再说。”林老爷周到的安排。

言娘点头,“外面可以用防雨的布料。鸭子从水里出来,鸭毛都不湿。说不定做成衣服还有这个特性呢。”

“嗯。如果真的防雨,又轻便,不用的时候还不占地方,那很适合南来北往的行商的人。”

林老爷双手把一个展开的衣服往里压缩,最后能缩到很小。松开后,衣服除了表面有皱褶,又恢复原来大小。

孩子们的精力是在是太旺盛,尤其是三个的情况下,几个孩子在房间里吵闹,感觉要把房顶掀了。

一早,趁着天还没那么热,言娘会带孩子没到花园里转一圈。

让他们跑动一下,发散他们无处安放的精力。

到时候吃饭也有胃口。

说到吃饭,言娘都有些心累,阿松不爱吃饭,常常一嘴饭含在嘴里,言娘都担心那食物在他嘴里,呆的时间长了,然后馊了。

而呦呦挑食。

言娘记得自己小时候不爱吃肉馅儿的饺子,每次吃肉馅饺子,都是妈妈吃馅儿,自己吃皮儿。

长大了,也不讨厌肉馅儿饺子了。

那现在自己也不会强迫呦呦吃不喜欢的食物。

担心会让她有心理阴影,长大后更讨厌不喜欢的食物。

顺便打理一下自己种的蔬菜,也是个名头,让崽儿们知道蔬菜是地里长出来的,享受丰收的喜悦。

就这两分的地,还有个有经验的老农指导,孩子们能长点儿经验更好。

以后如果当官主政一方,不至于被糊弄。

康熙37年五月份,言娘收到林家管事儿报喜的信儿,说孙家两兄弟考取了秀才。

虽然排名一个在中间,一个靠后。

那也是货真价实的秀才。

言娘很高兴。

“这要好好感谢老爷你啊,不是您的教导,您批注过的书籍,孙家怎么会这么快考取秀才呢。”言娘一听到信儿,就给林老爷灌蜜水。然后又让林老爷把他用过的一部分书籍让人送回京城娘家。

林老爷来者不拒的收下了言娘的甜言蜜语,晚上还要言娘亲身感谢自己。

言娘欲拒还迎之下,从了金大腿。

不久,孙家报喜的信儿也到了。

除了报喜,还有关于两个弟弟的婚事问题,列出好几户有意向的人家。

弟弟们也该成亲了。

言娘对此不懂。

连适龄丫鬟小厮们指婚,都是问过他们的意愿后,如果有看对眼的家里人也不反对,告诉林如海一声再指婚。

如果没有看对眼儿的人,愿意听家人话的,就让他们自己选人选,然后告诉林如海一声,不反对才指婚。

言娘直接拿着信件去问林老爷了。

有事儿,找林老爷准没错。

林老爷看过信件,根据信上的信息,中肯的给言娘分析了一下各家情况。

然后言娘就把林老爷的分析记录到回信上发回去了。

具体选哪家,言娘相信大伯和孙爹的经验,相信大伯母和孙母的眼光。

之前四个嫂子就很不错。

端午节快到了,言娘吸取去年中秋节准备的太晚,以至于新式月饼来不及在店铺里销售,以至于错过一年的教训,早早的就叫厨房开始研发新的粽子。

有去年制新式月饼的经验,大家脑洞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