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言娘给才造好四轮大马车的工匠们说,“既然有弹性的弹簧有了。那是不是能制作一个有弹性的床垫,这样的床即使铺很少的褥子,也不会硬邦邦了?还有,能制作有弹性的躺椅、椅子吗?这样就不会搁的人肉疼了?”

“奴才们这就回去研究。”工匠们对言娘的提议也很感兴趣,也很积极。

要知道光制成这个四轮大马车,林家都赏了每位工匠千两银子。

贡献最大的工匠,这一次会跟着皇帝的万寿节礼进宫,说不定以后都能进皇家造办处了。

那可是要光宗耀祖的。

既然有了弹簧,这两样东西没什么大的技术含量。

魏家海船会来啦!

也就是说二哥他们安全归来了。

正好给皇帝万寿节准备的贺礼——四轮大马车和酒精还没出发。

二哥可以跟着林家送寿礼的队伍一起出发回京。

安全有保障了。

二哥平安归来了,被海风吹得沧桑不少。

言娘很高兴。

告诉他孙家和自己的变化,孙二哥也很高兴。

虽然遗憾自己以后出不了海了,但一路上也遇到不少事情,自己有过这种经历,也值得了。

言娘看到他脸上的风霜之色,也不急着知道他这一年多的经历,让他先去客房休息。

有啥事儿明天再说不迟。

林如海让下人把言娘请到前院,一起听一下暗卫的汇报。

言娘现在已经知道林家有暗卫了。

林老爷也让她认识了暗卫头子林一,还有身边的暗卫林九和她的几个徒弟。

林家现在有两个小姐,林老爷需要给她们培养一些可靠的人手,所以一直在训练。

暗卫汇报说:他们出发前,跟着海商魏家购买了茶叶、丝绸、瓷器,然后从肇庆港出发,经历半年到达吕宋的马尼拉(今菲侓宾),与西班牙人做生意。

据说西班牙人会把这些货物运到拉丁美洲和他们西洋本土贩卖。

言娘暗想,这不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古代版嘛!中国古人的智慧和胆量不容小觑!

然后又汇报说,回程前,在魏家的指导下,购买了象牙、犀牛角、龙脑、珍珠、宝石等,带了回来。据说很受贵族们欢迎。

暗卫着重汇报了西班牙在吕宋当地建立殖民地。还有其他西洋国家,例如葡萄牙、荷兰等也建有殖民地。

更甚者,还是有名的东印度公司。

有英吉利东印度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丹麦、荷兰、葡萄牙、法国等国家都有东印度公司。

据说印度被这些人瓜分了。

听到“印度被瓜分”,言娘拽了拽林如海的袖子。

林老爷安慰的拍拍她的手,让她稍安勿躁。

等暗卫汇报完,最后把去过的地方,绘制成地图,还有测量到的西洋人的海船尺寸模样,交给了林如海。

林老爷挥手,让他下去休息了。

言娘扒在林如海胳膊上,看暗卫绘制的地图,后面还有魏家给的自家航海图。

看不懂。

迷茫······

林老爷好笑的看着言娘探头看了一下,就知道她会看不懂。

于是一一给她指了指这儿是吕宋,这儿是什么地方。

哦,确是像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西洋人的船比清朝的福船大多了,还配有火炮。

“幸好当年郑芝龙将军歼灭荷兰海商军团,现在尚且让西洋人忌惮,不敢直接侵占大清领土。不过,这种忌惮能持续多久?现在人家都在吕宋站住脚跟儿了。”言娘不禁忧心忡忡。

言娘这一段时间看了不少关于海商方面的书,不管是史书还是民间传记。

有历史记载的,后汉书载“旧交趾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

苏轼也说过“福建一路,多为海商。”

古人称闽越人“只逐黄金不逐诗”。

唐、宋朝的泉州市泊司、元朝都有史书上都有相关记载。

元初的时候,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克·波罗曾经到过中国。

连现在很常见的烟草、红薯、辣椒等都是从海外引进过来的。

明朝最有名的是漳州的海商集团、泉州商人的海商集团、闽江流域的海商集团这三大海商集团,不过后来没落了。

现在最有名的是福建海商控制的海上贸易集团。

他们主控这与南洋各国的贸易。

与殖民东南亚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家贸易往来。

看到自家的进货图表,还有带回来的货物,真真是很挣钱啊,这怕不是得10倍利润吧。

不过因为第一次去,准备的仓促,到了地方人生地不熟,没有带回来几根言娘心心念念的好木头。

“下一次带个熟识木材的木工去。”

林如海好笑的看着自己得陇望蜀的言娘,这一次才回来,就想着下一次了。

言娘想着热带地区生长的金丝楠木、黄花梨、紫檀木、鸡翅木、乌木等,不挣气的流口水。

要知道这个时候,富贵人家嫁闺女,可是需要成套嫁妆的。

天下承平日久,贵族老爷们可是纳了不少妻妾,这些妻妾给他们生了不老少闺女。

哪个闺女出嫁不得一份嫁妆,闺女多了也是压力。

尤其是王公贵族家,嫁闺女的嫁妆还有攀比呢,而现在名贵木材价格居高不下。

要是自家能从南洋弄过来大量的好木材,到时候拉到京城售卖。

肯定会受到富贵人家追捧。

到时候自家也不吃独食儿,而告诉大家,这是自家海船下南洋砍回来的,简直是无本买卖啊。

南洋那儿不说这种好木材遍地都是,但也不老少了。再加上自己店铺出售的各种宝石、钟表、象牙等西洋玩意儿,想来肯定有不少富贵人家动心,派下人奴才出去。

这也不费什么事儿,迈出第一步,尝到甜头儿,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派人出去。

反正现在禁海令取消了,大家都能尝试一下。

等更多的人见识到外面世界,挣到了巨额利益,即使将来皇帝想再下禁海令,大家也不会同意禁海的吧。

至于说海盗、倭寇之类的,不是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等大家都看到出海有利可图,肯定愿意再这方面耗费精力。

言娘这是打着潜移默化的法子。

从小处着眼,不是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嘛。

还有那亚马孙原始森林里的小蝴蝶,扇扇翅膀,就能在几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场巨大的风暴。

希望自己能起到小蝴蝶的作用!

话说,大清还没有海上军队吧?

言娘这样想着,也问了出来。

“康熙22年,施琅将军率领福建水师□□后,福建水师就有名无实了。”

“如果朝廷重整水师,联合海商打击海盗、倭寇,皇上就不用担心海盗倭寇滋扰沿海民众,老百姓能出海做生意了。不用下禁海令了吧?”言娘这样问道。

林如海摇头,给她解释道:“当初皇帝下禁海令,是还没□□之前,防止郑成功抗清势力和大陆的抗清势力相联系,所以才实行海禁。康熙22年,□□岛后,这禁令不是松开了吗?要不然咱们能派人跟着出海?”

“哦,原来如此。”言娘一直以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是因为重农抑商,为了遏制对外贸易。原来是她浅薄了。

不过,以后就说不准了,后来为什么又实现海禁呢?海盗?倭寇?

还是西洋人终于忍不住对大清国土伸出魔爪,被大清政府察觉了,然后开始真的闭关锁国?

这tmd不就是把脑袋插到沙子里装鸵鸟吗?

“明朝都能七下西洋,咱们大清也应该有这种勇气啊。冲啊,老爷。”言娘强烈建议林老爷给皇帝提议成立海军,尤其是在看到人家先进的海船图纸之后。

这还是商船,如果是战船,不知道先进到什么地步。

“不说烟草,红薯都是从海外引进来的,这么多年来活人无数。是天大的功德。就是为了给孩子们积累功德,咱们也得学人家西洋人的长处,比如,这西洋人的大商船。”言娘现在的关注点是师夷长技以治夷,撺掇林老爷道。

不过这句话不敢说出来,谁让人家满清朝堂对于大汉民族就是蛮夷呢。

林如海可是告诉言娘,自家有皇帝的人。

林老爷颔首,表示自己回派更多的人出去查探消息。并表示这次的收入足够购入两条海船,自己再添一艘,共三艘海船,放到言娘名下,供下一次出海用。

“谢谢老爷。”言娘高兴的抱着林老爷啃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