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娘交代他,学习之余,带着弟弟们熟悉一下家事。
别以后不懂内务,被后宅玩弄于鼓掌之间,被下面的人糊弄。
“不是有人说过,‘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嘛’。还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你们读书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嘛!”
小小少年含笑听言娘交代,时不时的点点头,没有丝毫不耐烦。
最后一晚,言娘私下里交代林如海:“我不在家,老爷可要守身如玉哦!要是我去照顾你闺女生娃,你给我在后方干生娃的事儿,呵呵!”
言娘眯着眼威胁道。
“这么多年,言娘还不相信我?看来是老爷我努力的不够!”说罢,林老爷就干起了热血沸腾的事儿,老当益壮,不减当年啊。
第二天一早,被叫起来吃早饭的言娘,浑身酸软。
等言娘拖家带口的出发了,林老爷直接吩咐,让三个孩子搬到他的院子里来。
林·单身奶爸·如海上线,一起住,便于照顾。
言娘回京后,先去孙家探望了亲娘。
然后去了裕亲王府,看望黛玉。
黛玉一切都好,孕肚不大,胎位也正。
怀孕后,因为激素水平的变化,孕妇容易情绪化,变得敏感,会显得任性,有的管不住口腹之欲。
后几个月胎儿快速发育,孕妇会胃口打开。
她之前一直担心她胎儿太大,到时候容易难产。
这个时候可没有剖腹产!
黛玉是初产妇,身体娇弱,体型还小,那么骨盆就会比较小,胎儿太大,真的会难产的。
在中国历史上,婆婆们为什么喜欢儿媳妇屁股大?
屁股大,骨盆也相应会大,生产时候儿就相对来说容易点儿!
不得不说,老百姓几千年总结的经验,还是有道理的。
言娘身边的嬷嬷按来之前言娘的交代,去找黛玉的嬷嬷们说话,然后不着痕迹的检查了一遍黛玉的起居之处。
嬷嬷回来后,对言娘摇头示意没问题,言娘就放心了。
临走前,言娘交代黛玉身边的嬷嬷,一有情况,马上派人去林府找她过来镇场子。
康熙44年,正月初十,言娘送了催生礼。
正月12日,阿寿在侍卫的陪同下来到京城,准备参加二月份的县试。
言娘让儿子洗漱更衣后用餐,也不急着问他们父子过的怎么样,让他赶紧休息。
正月13日下午,收到裕亲王府的信儿,黛玉有要生产的迹象了。
言娘让呦呦在家看护好两个弟弟。就急匆匆的带着阿寿去了裕亲王府。
这一去就是一夜。
初产妇的产程比较长,黛玉的长子于正月14日寅时出生了。
言娘抱着红红皱皱的孩子感叹,黛玉即使仙女下凡,初生的娃也是丑巴巴的。
不过,黛玉都结婚生小猴子了,红楼里的结局已经不足为惧了吧!
等黛玉收拾好,言娘进去看了一眼疲倦的睡过去的黛玉,交代下人们仔细照顾。
羊毛作坊的事儿繁多杂乱,裕亲王过年都没回来,黛玉生孩子的时候也不在。
不过,听说他身边的小瓜尔佳氏已经怀孕了,等天气暖和了送回来。
言娘叹了一口气,这幸好是古代,三妻四妾寻常,黛玉早知道会出现这种情况,听说这个消息后,还有心情送贺礼。
这要是现代,那不得离婚、老死不相往来。要是妻子的胎儿还小,直接不要了。
林如海当年要是也这样,自己才不会劳心劳力的帮助他呢。
生了阿寿让自己有了生存空间,下面的娃别想出来了。
你老林家子嗣稀薄,关我屁事儿!
脑海里天马行空,不耽误言娘来到隔壁休息。
一边走一遍交代,让人告诉阿寿给他爹写信报喜。
半中午,言娘醒了,告辞回府。
之后参加洗三礼、满月礼。
年近十二岁的阿松,接连参见考秀才的县试、府试,都取得头名的好成绩。
娘家的几个侄子也参加了今年的童生试,有两个上榜。
四月,府试的结果出来后,参加过黛玉长子,也就是裕王府五阿哥广裕的百岁宴,言娘带着孩子们回奉天和林老爷团聚。
这期间,听阿寿说,他见过四皇子和十三皇子。
四皇子寡言少语,十三皇子态度很温和。
不过,问了他不少问题,话题也天南海北,扯了不少。
估计是十三皇子亲自考察妹夫了。
言娘让他回到奉天后,一五一十的给他爹说一遍。
宫内,十五公主收到哥哥让人送进宫的信儿,知道林佳世子县试、府试
取得头名的成绩,被姐姐打趣的羞红了脸。
自己见过裕亲王妃,是个才貌双全的女郎。
他们身为姐弟,想来林佳世子不会差的。
虽然没见过林佳世子,据哥哥描述,林佳世子是个俊秀的小公子。
这样才貌双全的公子是自己的夫婿。
十五公主觉得自己的脸颊在发热。
暗暗决定,一定要好好听周嬷嬷的话,调理身体。
自己的身体经过调理,感觉比以前轻松多了,换季时也不易伤风咳嗽了。
自己要陪伴这位才貌仙郎白头到老呢。
不能想下去了,自己的脸颊要烧着了!
还有姐姐,姐姐去年冬生了一场大病,太医说要是熬不过冬季,怕······
幸好姐姐熬过去了。
今年起,自己要带着姐姐一起调理身体。
再不能因为姐姐打趣自己“婆家的关心”什么的,没坚持让她一起调理了。
言娘归家后,小别胜新婚。
又是别有一番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时间来到康熙45年。
参加过林家大外孙的抓周宴,春二月,阿松走近考场,参加三年两次的院试。
再次取得了案首,至此小三元到手。
二娃也参加了此次院试,踩着尾巴上榜了。
孙家伯母传信说要给大娃、二娃说亲了,两个孩子也同意,言娘也赞同。
两个孩子成年了,也有了功名,该娶媳妇儿了。
言娘跟着看了几次姑娘,也让林家京城的管家查探过姑娘的信息。
最后定的两位姑娘,都是满族低阶官员家的闺女,两个姑娘的亲娘都是生了好几个孩子。
都谁女儿随母,大家娶媳妇儿会关注她娘。
大娃媳妇儿是嫡长女,二娃媳妇儿是次女。
人家看上孩子有出息,而且和林家关系亲近,愿意结亲。
最后亲事谈妥了,开始走六礼。
大娃的婚事定在今年年底,二娃的婚事定在明年二月份。
言娘又每人给了1万银票,让他们当自己小家的启动资金,别以后往媳妇伸手要钱!
两个孩子不要,说以前给的还有,他们购置了产业,钱生钱的,足够置办聘礼了。
言娘坚决的说:“拿着,虽然现在叫我姑妈,也不能泯灭你们是从我肚子里爬出来的!做父母的,为儿子置办产业结婚聘礼,天经地义!”
孙大伯、伯母也劝两个孩子拿着:“这是你们姑、娘的心意,别让她伤心。”
言娘把银票塞到两个孩子手里:“以后啊,就要靠你们自己奋斗了。俗话说‘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以后媳妇儿能不能穿上诰命衣裳,就考你们身为丈夫的努力了!”
看到两个孩子担心的样子,言娘转念一想,就知道两个孩子担心她被林如海责备。
言娘感到很暖心。
“不用担心,这是我自己挣得私房钱,我想给谁就给谁!”
还有言娘准备的,一人几个箱子。
里面有珍贵首饰、未镶嵌的宝石、西洋舶来品、古籍抄写本、徽州砚等等,言娘想的到的东西。
即能拿出来当聘礼,又能给孩子们当私房钱。
阿寿进入了男孩的变声器,嘶哑的声音人让他不爱开口说话。
言娘还爱逗他说话,看他无奈的小眼神儿,常常哈哈大笑。
康熙45年春末,林家的海船从印度回来了,带来了大量的舶来品和宝石、翡翠、珍贵木材。
虽然这几年世面上的舶来品越来越多,价格有所下降。
但贵重的东西价值还是在那儿,还是贵重!
现在言娘已经有二十万的身家啦。
怪不得都说海上贸易挣钱!
这还是自己出钱,又定了两艘大海船的情况下。
还有足够两艘船的预备船员在训练,要好吃好喝的养着,还有各种福利啦。
等今年秋季,这两艘船也能下海个自己挣钱了。
而且,言娘给予每个出海人员的工钱很丰厚,并给予他们家人周到的照顾,免除后顾之忧。
即使普通船员,出一次海足够他们一家脱贫买上十亩地。
几次下来,足以成为成为小地主。
还允许每位船员携带不超过20斤的货物。
他们通过这些货物又是一次额外收入。
如果不幸回不来,也会给予出海人员的孩子足够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