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娘想到后世层出不穷的补偿款被占时间,要求仔细调查每位船员的家人情况,保证每次的照顾到达该得的人手里。
这又让这些船员家周围的邻居亲友知道出海挣钱,进一步鼓励大家走出去。
等后来越来越多的权贵豪门阻止船只出海时,很容易就能召到船员。
形成了良性循环。
不过言娘想想自己膝下那一串儿孩子,觉得还是要继续努力!
言娘现在这些身家也不都是现银,言娘让林如海给自己置办成土地、宅子等。
虽然京畿附近土地商铺不好买,但每年总有犯事儿的官员,只要留意,总能抢到的。
还有东北这儿的黑土地,很是肥沃!
言娘到了奉天这么久,看看地图那隔海相望的小日本儿。
觉得自己需要做些什么。
听林如海说倭国现在,和朝鲜越南等国一样,是中国的属国,十年一朝贡。
言娘回忆上世学的世界历史,记得1868这个数字,这个数字很吉利,但她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开始,所以言娘记忆深刻。
日本的明治维新,让日本迅速崛起,国力超过了大清朝!
也就有了后来1895年甲午战争,大清北洋水师的惨败,割地赔款,加速了殖民化进程!
记得清朝持续两百多年,不足三百年,公元1912年民国建立。
清朝到现在立国不足百年,还好还好,现在应该是十八世纪初左右,那离日本维新的时间还有一百多年呢。
那日本现在应该是幕府统治末期!
这,好啊,什么统治时代的末期,都是和腐朽无能连在一起的!
言娘觉得自己应该推一般,让小日本儿更贫瘠点儿。
言娘从林如海书房搬过来关于小日本儿的书籍,仔细翻看。
发现宋代都有和日本进行商贸的记录。
到了明朝,日本被明朝人称呼为“银群岛”。
银群岛啊,银子成群的岛屿,这说明日本本土有好多银矿喽!
言娘记得后世看过的小说说,这个时代的日本金银换算比达到1:40。
要真的是这样,那,言娘吸溜了一下口水。
拿一万两银子过去能换回四十万两白银,回到国内,四十万两白银就是四万两金子。
这生意能做!
言娘拿着书,和林老爷商量。
林老爷一回想地图,“可以啊。”
阿寿也说,“这比吕宋、天竺等地近多了。”
然后林老爷开始对着地图,给孩子们讲中国历史上和倭国的交际。
比如鉴真东渡;元朝忽必烈几次攻打倭国,以失败告终;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
还询问阿寿为什么大清不打倭国。
阿寿回答一个词:“国库空虚!”
然后在林如海鼓励的目光中,开始详细的进一步阐述国库空虚的原因。
以便弟弟妹妹们,还有旁边瞪大眼睛的亲娘听得懂。
“当今登基亲征后,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康熙二十二年,收复郑氏盘踞的台湾;康熙二十八年,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康熙二十七至三十六年,三征葛尔丹。战争,都是要耗费大量钱粮的!而且,皇帝已经五下江南了!”
林老爷满意的颔首。
然后开口补充到:“皇帝仁慈,允许朝廷官员,从国库借银子周转。但很多人罔顾皇帝好意,大量借银自己享乐。一旦发生灾患或者有战争,国库无银,到时候肯定会是一场轩然大波!”
林老爷这是预测到以后朝廷要追缴国库欠银了!
言娘佩服!
自己是在后世看过《雍正王朝》的电视剧,知道康熙末年有雍王爷追缴国库欠银的桥段。
人家林老爷早几年就能从蛛丝马迹中推断出来,这就是古代权宦的智慧啊!
所以只要林如海不死,哪有后世的《红楼梦》!
言娘崇拜的看着自家男人!
这么帅的男人,是自己的!
嘻嘻!高兴。
林老爷很享受妻儿的眼神儿。
于是言娘把从天竺回来的四条海船,调3号船到大连港,和新下水的6号海船一起,跟着一直到倭国经商的王家,东去日本。
言娘把自己的银子换了一万两的金子,并向林老爷借了一万金子,说好等海船从日本回来还他。
打的一手好算盘。
林如海含笑看了她一眼,让她自己去账房支,反正她管家。
半年后,言娘的两万金子,还有货物,回来后给她带来了90万两的银子。
这就是9万两金子!
还了林老爷一万,还有8万两金子!
“老爷,快扶着我,我要晕倒了!”
言娘听到林如海说了这个数字,做作的一手翘着兰花指扶着自己的脑袋,一手伸向林老爷。
林老爷含笑的配合着扶着她。
也许这就是她在闹,他在笑的真实写照吧!
等高兴过之后,言娘有些感叹的说:“要是单单的挣银子,还是去倭国快啊!”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可是有大志向的,单单银子可是迷惑不了自己的心智哒。
如果马六甲海峡是中国的,光收过路费,那就是多少税钱啊!
呲溜,言娘又想流口水了。
林老爷呢?
林家原本就世代积累了不少财富,这一次去倭国,林老爷虽然只出了一万金子,也回来了40万两的银子。
银钱多到一定程度,也就只是数字了。
要不然《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会被养成视银钱如粪土的清高样儿。
林如海本来就是个宦海浮沉的政治人物,又在言娘的影响下放开了眼界,看到了海外的形式,所以也不会被眼前的银钱迷惑住的。
海船还得继续南下,去熟悉南洋的地形、关隘。
至于这些钱,一部分买地买铺子,一部分继续购置海船。
言娘决定再购置三艘海船。
剩下的3艘小海船,加上另一艘新下水的7号,双桅大海船还跟着曹家去天竺。
哦,你问不是原本有三搜海船嘛,剩下那一艘1号船呢?
那一艘船打着收购印度当地最值钱的货物的名义,留在了印度约定好的港口,随时准备接应下西洋的暗卫和大夫。
大家早就商量好,如果其他船只还没到印度的时候,这一艘船已经接应到下西洋的一行人,就立马返回,到缅甸的港口等待。
已经提早针对各种情况,都做了预案。
等林家的海船从倭国回来,林如海也给皇帝上了暗折。
虽然大清自诩礼仪之邦,不能明面上派兵攻占倭国,没办法和附属国们交代。
但派商船去日本明着行经商之事,暗中以金换银,富饶大清,是个为国为民的好法子。
康熙想了想空虚的国库,等王公大臣们从倭国换回来大量的银子,就有银钱还国库银子的美好期待下,同意了。
在康熙帝的默许下,林家带着日本的特产到京城售卖,顺便散布倭国统治混乱,银子便宜的不得了的消息。
金银兑换比例1:40啊。
神仙也心动!
众权贵纷纷心动。
之前嫌弃南洋遥远,一来一回两年余,说不定遇到风暴,船毁人亡,所以好多人家虽然很心动,但一直在观望。
现在,倭国可是比南洋近多了,从天津出发,半年内就能往返一趟。
于是豪富的直接置办船只,一般的人家可入股海商,可几家联合,大家要去倭国淘金!
连皇家都坐不住了!
九阿哥更是一马当先!跟着林家,有肉吃!
管事儿来汇报说,商铺还好说,庄子不好买。
嗯,言娘挥手让他下去。
这是理所当然的,大清现在蒸蒸日上,好多王公贵族都派人去倭国捞了不少钱回来。
中国人有钱了干什么?
当然是买房置地啊!
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现成的土地没有,那就开荒!
荒地可是很便宜的。
开荒,言娘想到荒地高低不平,杂草丛生,还有各种的石头。
然而,这个时代的荒地很不好收拾,全靠人力。
就是收拾好了,土地也没肥力,庄稼长的也不好。
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所以大家不乐意干这种事倍功半的事儿。
言娘想到后世的旋耕耙,推土机,播种机,收割机。
即使技术达不到,但一个动力机械拉着一个曲辕犁开荒还是能够的吧!
机器力气比牛大多了,也不用担心累着牛了。
回头问问林如海,机械车现在研究的怎么样了。
要是还没进展,多重金召集些出众的工匠,不管是木工还是铁匠等。
想想中国工匠的榫卯结构,能不用一颗钉子建成一座房,肯定空间立体想象能力出众。
不过,这时候有墨家子弟了吗?
能找过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