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儿子婚事、羊毛线、公主、阿寿婚事、

封赏结果果然不出林如海所料!

经过多翻考量,康熙帝以为,还是不要引起蒙古各部的警惕!

但羊毛线确是是解决老百姓防寒保暖的一项惠民政策,稍加赏赐,大家会下意识的不重视。

除了昨天被召见的几位大臣,大家都很吃惊。

不过,一联想前面的羊毛线事宜,大家也就了然。

都是在朝堂上混的,对于羊毛线的政治意义都多少了解一些。

下朝后,大家都恭喜裕亲王,这个差事不难,办成了都是大功劳。

没见提出这建议的林如海夫人都升爵了嘛。

一想,这林伯爷夫人可是裕亲王的新岳母。大家已经把言娘当成林如海的正房夫人了。

大家恭喜之余,还有羡慕嫉妒恨。

尤其是宗室子弟。

这小子命这么好!

亲爹走了,想来丢了大靠山了吧,但承袭王爵当家做主,这马上来了个又立大功的岳父母。

回去扒拉扒拉林如海还有待字闺中的闺女吗?

扒拉后知道,有一个,还是福慧郡主亲生的。

不过,还不足十岁。

就是适龄,也轮不到自己。

那福慧郡主的娘家有侄女吗?

有,两个,都嫁人了。

遗憾。

保泰回府后,先去正院,和黛玉交代收拾东西。

他带她一起去。

本来是新婚燕尔,而且自己去蒙古之前,要先到岳父那取经。

自己可是第一次办这么大的差,激动之余,让岳父给自己支支招儿。

这也是皇帝的意思。

于是原本会慢慢和八爷党搅和在一起,插足九龙夺嫡的新任裕亲王,直接远离漩涡中心,去辽阔的蒙古办差了。

他可是知道这是皇伯父疼他,把兄长去世的遗憾之情倾注到自己身上了,先把有大功的林伯爷之女黛玉赐婚给自己,现在又让自己督办羊毛线作坊事宜。

自己昨晚可是和幕僚们商议过了,这差事儿办好,铁帽子王也可能不远了。

铁帽子王,那可是皇室爵位的顶端,封无可封啦。

这可比八阿哥的空口许诺更容易实现。

都说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八阿哥虽然有才,但母妃出身辛者库,就让人看不上,连母妃是包衣出身的阿哥们都比不上。

即使将来太子被废,前面还有那么多皇子呢。

于是,在林老爷收到赏赐圣旨后,康熙帝还暗示林老爷,会给其长子指婚自己的十五公主。

言娘打趣儿子,以后你是有媳妇儿的人了,可要洁身自好啊。

不过,言娘私下里和林如海说,这下省事儿了,以前的打算都作废了。自己也不用积极接触小姑娘们了。

就是不知道十五公主什么性子,和阿寿合不合的来?

身为亲娘,言娘开始担心。

也许这就是,“养儿九十九,常怀百岁忧”吧。

“回去准备一下礼物,让你姐姐给你小未婚妻送去。”言娘吩咐阿寿。

送走传旨的人,林老爷带着阿寿立马召见幕僚商谈。

晚上饭后,打发双胞胎回房间,剩余的林家人又聚在一起谈话。

话题重点是:林家长子指婚公主的影响,会不会影响林家的政治立场!

十五公主的同胞兄长十三阿哥,可是跟着四阿哥亲近,而四阿哥支持太子,大阿哥和太子针锋相对。

近年来,太子和皇帝关系紧张。

林家会被拉扯进夺嫡的漩涡吗?

林家应该怎么应对?

最后的结论是,林家一直是忠于皇帝的纯臣,林家的功绩是实实在在的,没必要追求前途莫测的从龙之功!

这不影响,林家表达自己对这门亲事满意的礼物,第二天送礼的下人就从奉天出发回京。

也不影响,林家准备大摆宴席。升爵位可是大喜事,需要摆个三天的流水席。

不过,因为十五公主上面还有几个姐姐尚未出嫁,所以并未明旨指婚。

不过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这让几位尚未出嫁的姐姐很是羡慕,她们知道不出意外,自己会嫁到蒙古,巩固满蒙联姻。

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十五公主知道这个消息后,觉得自己懵懵的。

十三公主很为自己同胞妹妹高兴,自己已经见过仓津了,嫁到蒙古是板上钉钉的。

但自己妹妹能留在京城,是父皇对自己姐妹的怜爱。

“妹妹,咱们姐妹给父皇各做一身衣服,孝敬父皇吧。”十三公主提议道。

身为公主,靠父皇养大,只有自己的针线是自己亲手做的,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激孺慕之情。

“好。”

十三皇子也送信过来,说林家家风好,除了现在的裕亲王福晋,其余子女都是福慧郡主所出。

福慧郡主为人宽和厚道,对裕亲王福晋视如己出。

林伯爵府世子——林寿玉,博闻强识,待人接物,让人如沐春风。

很快,裕亲王福晋临出发前,收到奉天送过来的礼物。

还有一直跟在言娘身边,给她调理身体、照顾她生产的王嬷嬷,指名让她送给十五公主。

黛玉抿嘴微笑,这是给自己大弟媳的礼物啊。

看了一下礼物单子,从各个礼品名字,推测哪个是阿寿准备的。

到时候可以暗示一下十五公主。

黛玉吩咐丫鬟从自己的陪嫁里取出不少东西加进去。

当天下午就递牌子进宫了。

她现在是皇帝亲侄媳,太后孙媳,能随时进宫拜见。

黛玉才嫁进皇室不久,和公主们不熟悉,不过,以后会熟悉的。

尤其是十五公主,十三公主。

今天应该能见到公主,自己可要好好观察一下。

等几天后到奉天了,好给郡主还有阿寿,描述未来林家长媳的样子。

言娘还在信件里,直接挑明:按照皇室惯例,公主们都晚婚。现在十五公主才13岁,那离大婚还有5年左右的时间。能不能想办法把送到公主身边,给公主调理身体?

这个主意是言娘半夜睡不着,想出来的办法。

大清皇室公主在蒙古大草原命不长,除了塞外风沙大水土不服外,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公主们身娇体弱。

老林家人的也身体一般,寿命一般,林老爷之前可是一直准备,给孩子们找身体好到能骑马射箭的贵女为妻呢。

说到调理身体,言娘第一个想到的是黛玉身边的周嬷嬷,她可是最专业的。

但是周嬷嬷都跟着黛玉出嫁了,裕亲王府人际关系更复杂,有周嬷嬷照顾着,自己和林如海也放心。

那退而求其次,就自己身边的王嬷嬷吧。

黛玉也知道父亲和言娘的心思,为了阿寿的子嗣后代考虑,当下就让人给十三福晋递帖子,明日去拜见。

黛玉下午进宫,特意带着给自己调理身体的周嬷嬷。

先拜见太后,太后似乎知道她来干什么。

等她行过礼,寒暄过后,把身边的两位娇弱女孩介绍给她。

在太后身边见到了十三、十五两位公主,确是看着身娇体弱,感觉和以前的自己很是相似。

不过,自己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调理,现在虽然看着娇弱,但内里可是勃勃生机。

黛玉回家后,询问身边的周嬷嬷。

中医讲究望而知之谓之神,周嬷嬷通过望诊,大致知道两位公主的身体情况。

自家公主所虑有道理,两位皇室公主确是需要调理,要不然生产都是道难关。

而宫内太医擅长明哲保身,只会开些太平方糊弄人。

“嬷嬷,您愿意进宫照顾十五公主吗?”黛玉考虑了一下,还是觉得周嬷嬷更专业,自己的身体都是她调理好的,自己更信任她。

要说调理身体,周嬷嬷比王嬷嬷更擅长。

这就是把林家未来宗妇的身体健康托付给自己了,周嬷嬷知道这是重任。

周嬷嬷有些不舍:“我若去了,姑娘这儿人手不够,万一被小人有机可乘怎么办?”

“我马上就跟着王爷回道娘家了,还有什么可怕的?难道嬷嬷不放心自己的徒弟?”黛玉开玩笑似的安慰周嬷嬷。

周嬷嬷这些年也没闲着,林家把她当师傅对待,给林家培养了不少擅长调理身体的丫鬟小厮,连言娘、黛玉、呦呦也听她讲过不少课。

“好,我答应姑娘。”

“太好了。咱家郡主也倾向于你过去呢。等十五皇女嫁到咱家,你把她身边的人也培养出来了。我还盼着嬷嬷回来呢。”黛玉很欢喜。

“我也舍不得姑娘。”周嬷嬷慈爱的看着黛玉。

这是自己朝夕相处十余年的姑娘,自己没有儿女,她就像照料自己的女儿一样照料她,不忍她失望。

第二天,黛玉带着周、王两位嬷嬷登门拜访十三皇子福晋。

寒暄过后,黛玉就扯到自己生来体弱,从不会走就开始吃药。

后来,幸好父亲给自己请了周嬷嬷调理身体,自己现在看着娇弱,实际上骑马、蹴鞠不成问题。

十三福晋也是爽朗的性子,“好啊,那以后咱们约着去骑马。”

“不过,我要跟着我家爷去奉天了。等回来咱们再约。”

“哎呀,你们小夫妻好的蜜里调油。裕亲王出去办差,都舍不得。”十三福晋打趣道。

说了一会儿,大家熟悉了,黛玉道明了来意。

“我们林家家规,三十岁前,嫡妻有子,就不纳妾。这是给我调理身体的周嬷嬷,想着十五公主是不是用的着?”

虽然有些难以启齿,但想着阿寿未来的孩子,黛玉硬着头皮说出来了。

先表明自家家风好,不会宠妾灭妻,然后委婉的提出自己的方法。

临了,只提了周嬷嬷。

实在是,让人难为情,跟不相信人家照顾不好自家妹妹一样。

房间里一时间静默。

“裕王嫂,这事儿关十五皇女,我得回报给我家爷做决定。您看?要不,周嬷嬷先留下,等我家爷回来,再给你消息。”兆佳氏脸色有些僵。

她觉得林佳家人有些越俎代庖。

这还没明旨指婚呢,就往十五公主身边塞人,实在让人不得不多想。

之后,不咸不淡的说了几句,黛玉就告辞回去了。

等十三皇子回府,听福晋禀报此事后,也拧起了剑眉。

不过,据他所知,林家不是轻狂的人。

就让人把安排在客院的周嬷嬷请过来,仔细询问情况。

周嬷嬷行过礼后,把自己昨日入宫,见到两位公主,自己对两位公主的身体状况的判断说了一下。

“你说的是真的?如果不善加调理,十三妹妹不一定撑得过将来生产?”

十三皇子难以置信,平时太医的平安脉,只是说妹妹身体娇弱,仔细照顾就是。从来没有人说的这么详细。

太医院的狗奴才!

当即被捧在手里的茶杯就遭了殃。

十三皇子虽然恼怒,但他只是母妃早逝,排序靠后的皇阿哥,没有什么实权,对和后宫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太医们无可奈何。

于是立马让福晋准备礼物,送去裕亲王府感谢裕亲王福晋。

十三福晋也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直接拒绝裕亲王福晋,而是等自家爷回来。

要是以后自家爷的两个胞妹真的体弱早逝,就是自己爷不追究,自己也过不了心理那一关。

当晚,十三皇子就出门,找四阿哥托关系,把周嬷嬷送到自己妹妹身边。

自己送不进去,四哥母妃可是掌握宫权的四妃之一,能办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