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儿子婚事、羊毛线、公主、阿寿婚事、

林如海这样想,也直接说出来了:“言娘真是我的贤内助!”

言娘听多了,也不害羞了。

直接说道:“羊每年都能换两次毛,羊毛也便宜。我就让人把羊毛制成毛线。我原本想着有毛线了,就像织布那样,整个织布机,直接按经纬线来制成毛料布,但那样要兴师动众。而且,用的起织布机的家庭也不多啊!”

说到这儿言娘也有些叹息。

织布机可是小福之家才有的,把麻线织成布匹,织布是门挣钱的手艺。

谁家姑娘有这门手艺,同等阶层就能嫁个好人家。

“所以,就想着摸索一下能不能,不用织布机就能把毛线织成衣物的法子。就让工匠整了几根粗大的针。”言娘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老爷知道我手笨,不擅长女红。”言娘这时候还不忘给自己挽尊。

你那女红是不擅长嘛?你那是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

林如海端茶遮掩自己嘴角的微笑。

阿寿咬紧牙憋着笑,把脸转向窗户,试图透过窗户看到天上的星星。

三胞胎趁言娘不注意,用眼神儿交流自己长这么大,还没穿过母亲做的衣服的事实。

“所以我就整些粗大的针,试图把这毛线给老爷织成毛衣。”

林如海拿着那半个巴掌大的、带不规则漏洞的毛线片,挑了一下眉毛,觉得自己敬谢不敏!

不过,看言娘这进度,要织成衣服,可能都等明年了。

林如海暗暗舒了一口气。

“娘,我也要。娘还没给我亲手做个衣服呢!”呦呦开口道。

言娘脸一僵,自己已经放弃了,刚才就是说说。

这闺女真没眼色!

林老爷离的近,看的清言娘的脸色。

微微一笑,朝没眼色的闺女微微摇头。

别难为你娘了!还是等穿丫鬟织的毛衣比较快!

言娘当没听见闺女的话,接着说到:“不过,我虽然手笨,但总算验证过毛线能制成毛衣。所以就拿给老爷看看,让老爷看着办!”

林如海把毛线片递给大儿子。

阿寿拿到手后,震惊的看向自己父亲,林如海微微颔首,赞同他的猜测。

林如海很满意自己大儿子的政治敏感性。

不过,这和他们夫妻的教导分不开的。

到了懂事能保密的年纪,自己和言娘,每次有事情谈论的时候,都带着他们姐弟。

尤其是阿寿,经常在前院书房,听自己和幕僚们商谈。

“你们知道这毛线、还有毛衣意味着什么嘛?”林如海对着孩子们问道。

“娘说了,老百姓能穿上物美价廉的毛衣。”呦呦抢答。

“羊毛有价值了,羊毛会涨价的,老百姓就能多一份收入。”

“老百姓养羊的会变多,羊肉会便宜。娘让厨房给我们做的牛肉、干羊肉干,好吃还便于运输。”

“还有羊奶块儿,要是多放些糖就更好了。”呦呦夹带私货。

言娘有控制孩子们吃糖的数量,言娘似笑非笑的看向小闺女,小闺女躲到姐姐身后。

黛玉也挪了一下身子,完全挡住言娘的视线。

三个小的童言童语回答完,林如海赞同的点点头。

虽然浅显,但也说到点儿上了。

三胞胎得到父亲的肯定,都很高兴。

林如海然后看向大儿子。

阿寿不急不缓的,先阐述历史:“大清没入关前,漠南蒙古各部投靠满蒙政权,虽然依附于满族,但基本都保持自己部落的独立自主,差不多上是对等关系的满蒙同盟关系。后来在太宗年间,满清之间变成主属关系。这么多年来,满族和蒙古各部双向联姻,维护巩固朝廷和下属藩部的关系。但朝廷掌握着满蒙联姻的主动权和支配权,联姻带有对蒙古各部政权的侵蚀目的。蒙古各部也不傻,皇家嫁入蒙古各部的公主、郡主们大多早逝,很少生有孩子。”

阿寿停了一下,组织语言。

言娘听过儿子这一段分析,忍不住嘲讽道:“皇室享受了万人供养,就要付出代价。哦,女儿们付出代价,男人们享受权力!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林如海在心里无奈的摇摇头,言娘还是这么热血!

阿寿接着说:“中原有众多人口,绝大多数女人会女红。娘的这种打毛衣的方法,工具简单,应该容易上手。而蒙古虽然牛羊多,羊毛也多,然人口少,会女红的更少。这是让蒙古对内地形成依赖的契机!让蒙古各部的经济来源对内地形成巨大的依赖性!以后就是想不安生,普通牧民们也不愿意吧。”

“那是不是意味着就不用那么多皇室女性和亲?就是和亲,也会被敬着吧?那以后黛玉若生了女孩,就不用担心了吧。”言娘听过阿寿的分析,突然想到黛玉嫁到皇室宗亲,生闺女有可能要和亲的事儿上。

“是!”林如海坚定的回答道。

就是为了女儿,自己也要大力推进毛线、毛衣的普及。

要知道自己可是还有个小女儿呢!看这情形,将来也是嫁进皇室的。

“布匹能染色,毛线应该也能染色吧。到时候色彩缤纷,大家肯定喜欢。”爱美小姑娘说到。

“应该能。最细小的羊绒肯定最暖和轻便。最好分等级定价。让权贵们感到与众不同,让老百姓感到物美价廉。”

言娘突然想到小时候妈妈亲手打的毛衣毛裤,物美价廉。而长大后,商店里的羊绒衫价格高昂。

林如海和阿寿都点头。

林如海最后总结道:“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以前朝代,关内和关外少数民族有互市,进行商品交易。而现在,关外也是大清的疆域,所以就能更近一步。比如,蒙古各部提供羊毛,需要专门的工人制成毛线,再运回内地售卖。这就有可能形成作坊,作坊多了,工人多了,商人也多了,新的城镇就形成了。这些城镇能帮助朝廷更好的掌控蒙古各部。”

“对,对。到时候肯定得大量从内地迁移人口过去。而蒙古各部肯定不愿意要将士们驻扎。除了工匠、绣娘织工之类的,我们可以迁移伤残士兵及其家属啊。这样他们也不是士兵,但他们的孩子们跟着他们长大,耳濡目染,稍加训练就能成军。他们伤残了,生活困难,迁移过来进羊毛作坊上工,能挣些银钱,也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言娘兴奋的说道。

言娘想到后世新疆的建设兵团,为国屯田戍边;还有那为了还有每次都身先士卒的中国军人们。

觉得应该为他们的先辈们谋些好处。

“娘说的是迁移军户屯田戍边?”阿寿有些迟疑的说道。

“军户?我想的是伤残士兵及其家属。不过迁移汉人最好,促进各民族融合。”

言娘总有奇思妙想。

林如海捋须微笑颔首,交代言娘和三胞胎、双胞胎早些休息。

然后带着大儿子去了书房。

连夜开始商议、安排相关事宜。

商议完,几个幕僚恭喜林如海:“预先恭喜东翁,更进一步。”

林如海先矜持的捋须,然后毫不谦虚的拱手:“同喜!同喜!”

实际上,林如海心内知道,自己家的这次功劳是让皇帝把控住蒙古各部的关键,皇帝有可能为了不引起蒙古个各部的警惕,可能会先把功劳记下来,按下不表。或者,为了迷惑外人,仅稍加赏赐。

至于为什么会在幕僚恭喜的时候不说明白?一则这确是功劳一件!

二则,你不能让人家知道你摸清皇帝的心思了,把着皇帝的脉了,这不是找死吗?

君心难测啊!

大家都知道雷霆雨露均是君恩,不敢妄加揣测。

但身为宦海浮沉中,不想的多些怎么步步高升?

和幕僚商量好后,林如海让心腹召集相关工人摸索相关流程。

小半年后终于摸索出毛线的制作,染色,织布机制作毛毯,人工手织衣物、鞋袜,装饰品等等各个环节。

言娘把事情都托负给林如海,自己当了甩手掌柜。

有心情赏雪了。

对于古代贵族人家来说,下雪,那是意境。

什么踏雪寻梅、雪天炙鹿、寒江独钓、风雪夜归等等,都是闲情逸致。

不过言娘挺喜欢白居易的那首小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言娘邀请林老爷窗前畅饮,当然言娘饮的是蜜酒,林老爷是养身的桑葚酒。

窗外雪花纷飞,窗内梅花幽香。

言娘突然想起上世很伤情的一首网络诗文: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河山已是秋,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好像哀伤更能引起众人强烈的感情波动,像《红楼梦》、《哈姆雷特》、《茶花女》、《基督山伯爵》等中外名著都是悲剧收场。

所以自己上世虽然没有这么伤情的过往,也记得这首网络诗文,45度明媚的忧伤,很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

不过,言娘觉得杜铺的《暮年》更符合自己的心情,然后情不自禁的念出来了:“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开花落忆江南,你话往时,我画往事。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言娘有些自得,姐这些年看书,还是有用处的。看,这首诗就背下来了。

林如海认真的看着言娘吟完这首诗,待言娘声音落下,就不假思索的接上:“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春天的绿水刚刚上涨,叶子萌发嫩枝,林子清幽,十里春风依你,却不如你面若桃花!没有期望岁月能够倒流,就用彼此的深情共度余生!

虽然现在是冬天,草木枯荣,但挡不住自己内心的温暖,只能用此诗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美好的期许。

这是谁的诗?林如海自己做的吗?

言娘感觉脸有些疼,刚才还觉得自己又文化素养呢。

回去偷偷问一下儿子。

夜深人静,言娘觉得,今晚的林如海更温柔缱绻。

康熙44年万寿节要来了。

万寿节前夕,林如海直接给皇帝上了奏折。

皇帝当场叫好:“林爱卿,朕之肱骨!”

林如海能想到的,他当然也能想到。

想想他每年不止一次的巡幸塞外,往蒙古各部嫁了那么多公主宗室女,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促进满蒙融合,构建大清的北部屏障。

还有葛尔丹就是因为天高皇帝远,和沙皇勾结,企图列土分疆而治。

所以自己才倾全国之力三征葛尔丹,国库都空了,不就是为了实现对漠西、漠南、漠北的全盘掌控吗?

现在小小的羊毛就能让自己把人手钉到蒙古内部,便于监控蒙古各部,这不是做梦就能笑醒的事儿?

像林如海奏折里说的,聚集的人多了就成了城镇。

只要蒙古各部尝到甜头,羊毛线作坊往漠南、漠北、漠西铺展开来,慢慢形成更多的城镇,那蚕食蒙古可不是梦想。

林如海,当赏!

孙氏郡主,当赏!

康熙看过奏折,就让太监宣心腹大臣议事。

然后宣裕亲王爱新觉罗·保泰觐见。

去年,康熙恼怒索额图蛊惑太子和自己作对争权,于是直接下旨处死索额图。

父子关系非但没恢复,反而愈加紧张。

余众阿哥蠢蠢欲动。

皇帝不放心儿子们,让亲侄子保泰督办此事。

不过,林如海是忠于朕的纯臣,没站队结党,虽然有有一女嫁入宗室,但与皇室的关系还是不够紧密。

而且,林家大姑娘和林家未来的当家人还不同母!

有什么比联姻更能让两个家族关系紧密的呢!

康熙觉得,应该让林家后世嫡系子孙血脉里,融入爱新觉罗氏的血液!

宗室女?

不,还是朕的公主更可靠!

“林如海长子多大了?”康熙帝头也不抬的问道。

“林如海长子,是康熙32年出生,今年12岁了。”

嗯,年龄差不多的公主,只有章佳氏所出的皇十五女了。

十五皇女和胤祥、十三皇女同母所出,三个孩子幼年丧母。

自己已经定了十三皇女下嫁翁牛特杜棱郡王仓津了,小十五就留在京城吧。

满蒙联姻是□□定下的基本国策,难道自己是铁石心肠,眼睁睁的看着那么多姐妹女儿、宗室女们嫁到蒙古,早早的香消玉殒不伤心吗?

她们身为皇室女儿,享受了万民的供养,就得有付出。

现在有了羊毛线,奶块儿,肉干儿,联姻的用处会慢慢减小。

也许,以后就是蒙古各部,求着朝廷下嫁皇室闺女了!

以后皇室女儿的处境会变好吧。

康熙帝不确定的想着。

第二天大朝会,直接任命裕亲王保泰全权负责羊毛作坊事宜,余部门要全力配合。

并当场下圣旨,表彰了孙氏郡主的贡献,赐封号福慧。

赏赐了林如海2个庄子,立其长子为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