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营造新法

陈洪见他这般郑重,也不由自主地,被那股强大的气场所感染。他咽了口唾沫,凑上前去,只见苏明理提笔,在纸上,写下了四个大字。

“营造新法”

“第一,”苏明理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充满了强大的逻辑力量,“重修西苑三宫,修建通天台,其根本,不在于木,而在于‘石’。工部沿用古法,动辄采买千年巨木,从川蜀运至京城,耗时耗力,靡费巨大。此为舍近求远,缘木求鱼之举。”

“我格物总局,有一新法,可就地取材,以京城西山之石灰石、黏土、铁粉为原料,煅烧研磨,可得一神物,名曰‘水泥’。”

“此物,和水和沙之后,半日之内,便可凝固如坚石,其坚固程度,远胜青砖石料。以‘水泥’,浇筑梁柱地基,再以钢筋为骨,则可建成千年不倒之基业。此法,可省去采木、运木之费十之七八!”

苏明理口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被他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语言,清晰地描述了出来。

陈洪听得是云里雾里,什么“水泥”、“钢筋”,他一个字都没听懂。但这并不妨碍他理解最后那句结论——省钱,能省很多很多钱!

“第二,”苏明理继续说道,笔锋一转,指向了问题的另一个核心,“工部预算八十万两,其中,人工之费,怕是占了三成不止。为何?因其所用工匠,皆为层层盘剥,仰人鼻息之匠户。工钱层层克扣,工匠们自然没有半分干劲,磨洋工、偷工减料,在所难免。欲求工程之速,唯有以重金催之,恶性循环。”

“而我格物总局,将另辟蹊径,面向全京城,招募营造‘义工’!”

“义工?”陈洪的脑袋,彻底不够用了。修宫殿这么大的事,不给钱,还想让人白干活?这苏先生,怕不是真的失心疯了?

“对,义工。”苏明理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但,此‘义工’,非彼‘义工’。凡应募而来者,格物总局,分文不取。不仅如此,总局还会为他们,提供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凡参与此次营造工程,学得‘水泥新法’之工匠,工程结束之后,皆可获得由我格物总局,亲自签发的‘营造甲等匠人’凭证!”

“持此凭证者,日后,可优先承接所有官府之营造工程!更可获得我格物总局独家售卖的‘水泥’之购买权!”

“陈公公,你试想一下。”苏明理看着目瞪口呆的陈洪,循循善诱,“当全天下的商贾、士绅,都看到,用‘水泥’建造的房子,比木石结构的房子,更坚固、更防火、更便宜、建造速度更快时,他们会如何选择?”

“而唯一能掌握这门技术,唯一能买到这种材料的工匠,只有,那些为圣上修过宫殿,拿到了我们凭证的‘义工’!到那时,这张凭证,在他们眼中,是废纸一张,还是一座……取之不尽的金山?”

轰!

陈洪的脑海中,仿佛有一道惊雷炸响!

他……他听懂了!

苏明理这哪里是在招什么“义工”?这分明是在开办一个,由皇家背书的,垄断未来整个大周建筑行业的,“技术培训班”啊!

他不给工匠们眼前的“小钱”,却给了他们一个,能吃一辈子的“金饭碗”!

这等诱惑,京城里那些有远见的工匠,谁能抵挡?!

“妖……妖术……这简直是妖术……”陈洪喃喃自语,看着苏明理的眼神,已经从看疯子,变成了看神仙。

苏明理却没有停下。

“这,便是我为圣上省钱的法子。”

“至于,如何为圣上赚钱,则更为简单。”

他在纸上,写下了第三点。

“第三,成立‘大周皇家营造行’,由内帑、司礼监、格物总局三方共管。此营造行,垄断‘水泥’之生产与销售。自宫殿营造之日起,《京师快报》将每日连载营造之进度,详述‘水泥新法’之神妙。待宫殿落成之日,便是‘水泥’名扬天下之时。”

“届时,天下营造,皆需此物。我等便可开价售卖,其利几何,公公可自行估算。学生说的一百万两,只是个小数目。若经营得当,十年之内,为内帑赚回一个‘金山’,亦非难事。”

“这,便是我的‘营造新法’。”

苏-t-理说完,将手中那张写满了颠覆性构想的宣纸,轻轻地,递到了已经彻底石化的陈洪手中。

“公公,我的话,记下了吗?”

“记……记下了……”陈洪的声音,干涩无比。他捧着那张纸,只觉得重若千钧。

这张纸上写的,哪里是什么计划?

这分明是一场豪赌!

一场以格物总局的未来,以苏明理自己的身家性命,甚至以司礼监的前途为赌注,去博一个足以改变大周经济格局的,惊天豪赌!

赌赢了,内帑充盈,皆大欢喜,苏明理将一步登天,成为真正无可撼动的国之重臣。

赌输了……

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水泥”造不出来,或是效果不佳;“义工”招募不到,无人响应;亦或是,市场不认可……

小主,

那么,欺君罔上,祸乱朝纲的罪名,足以让他和所有与他相关的人,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