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奇器初成,暗夜窥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清河县城,赵德芳的县衙后堂。

一份来自冀州府的密信,正静静地躺在他的书案上。

信,来自他的恩师,也是他最大的政治靠山——冀州布政使,周延儒。

信的内容很简单,却让赵德芳感到了山雨欲来的压力。

信中,周延儒先是嘉许了他扳倒钱秉义一案的功绩,但也隐晦地提醒他,钱家在朝中并非毫无根基,其背后牵扯到的,是户部的一位侍郎。

如今风波暂平,但暗流依旧汹涌,让他行事务必谨慎。

信的后半段,则提到了一个让赵德芳颇为意外的名字——苏明理。

周延儒在信中写道:“闻清河苏明理,以八岁之龄,连中三元,惊才绝艳。后又献‘一石三鸟’之策,可见其胸有丘壑。此等麒麟之才,当善待之,亦当察之。其人言行,可定期报我。”

善待之,亦当察之。

这六个字,让赵德芳品出了复杂的味道。

恩师显然也对苏明理这个“妖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是一丝警惕。

一位手握一省钱粮大权的封疆大吏,竟会如此关注一个年仅八岁的秀才,这本身就说明了太多问题。

“察之……”赵德芳摩挲着信纸,陷入了沉思。

他与苏明理,是盟友。

这份盟友关系,建立在共同的利益之上。

但同时,他也是朝廷命官,是恩师的门生。

他的首要职责,是维护治下的稳定,是完成恩师交代的任务。

他该如何“察”?

派人监视?这无疑会立刻破坏他与苏明理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愚蠢至极。

放任不管?又无法向恩师交代。

思来想去,他决定采取一种更为温和,也更为直接的方式——亲自去看一看。

他很好奇,这位苏小三元,在扳倒了钱家,又以一本《集注》搅动了整个清河县文坛之后,最近,到底在忙些什么。

夜,月黑风高。

两道黑影,如狸猫般,悄无声息地潜行至苏家村外的格物院围墙下。

他们动作矫健,配合默契,显然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斥候。

其中一人搭起人梯,另一人借力攀上墙头,只朝院内扫了一眼,便又悄然落下。

“如何?”先落地的人低声问道。

“灯火通明,人影晃动,似乎还在劳作。院子中央,有个巨大的、不知名的器物。看不真切,但绝非寻常之物。”后下来的人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惊疑。

“可要进去细看?”

“不可。守卫森严,皆是苏氏族人,牵一发动全身。而且……我总觉得,暗处似乎还有眼睛。”

墙上之人,经验老道,他感到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危险气息。

“走,回去禀报大人。”

两人不再犹豫,身形一晃,便融入了沉沉的夜色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而在他们离开后不久,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上,一个同样穿着夜行衣的身影,缓缓显露出来。

他看着那两人离去的方向,眼神冰冷。

他是苏明德按照二郎的吩咐,从退伍的老兵中高价请来看家护院的“供奉”之一。

这些人,平日里与普通护院无异,但到了夜里,便会化为守护格物院的暗哨。

苏明理早就料到,格物院如此大的动静,不可能瞒过有心人的眼睛。

他从不相信侥幸,只相信万全的准备。

片刻之后,一张字条,被悄悄地送到了苏家新宅。

书房内,苏明理展开字条,看着上面描绘的“两名斥候,身手似官府之人”的字样,眼神微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