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区区府试,必是十拿九稳,再夺魁首也非难事!

苏明理真正的学习重心,早已超越了府试的范畴。

然而,他也清楚。

这一叠厚厚的书稿,必然是恩师陈敬之花费了不少心血,逐字逐句斟酌筛选,才为他整理出来的。

这份沉甸甸的好意,远比书稿本身的内容更为珍贵。

想到此处,苏明理心中感激不已,语气诚恳地说道:“多谢恩师费心!学生定会用心翻阅,绝不辜负恩师的一片苦心!”

而接下来的几日,苏明理将那叠厚厚的八股文范例和心得要诀,迅速翻阅了一遍。

那些在旁人看来需要反复揣摩、苦苦钻研的章法、句式、声韵,以及破题、承题、起讲等各个环节的精髓。

在他眼中,却仿佛是早已烂熟于胸的旧识。

这时代的八股文虽然形式独特,讲究诸多法度。

但在苏明理眼中,却并非什么难以逾越的壁垒。

凭借着那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他能将范文中的精妙段落与作法要诀迅速印刻脑中。

而前世文学博士对各种文体结构与修辞逻辑的深厚积累,更让他能轻易洞悉这八股文章起承转合的脉络与遣词造句的关窍。

因此,他几乎是触类旁通,往往只需稍加浏览,便能将其内核了然于胸。

甚至还能举一反三,生出诸多新的感悟。

他偶尔会就一些范文中特别精妙的转承或用典,与陈教习探讨一二。

而往往是苏明理提出的某些观点,比如从更深层次的经义内涵来解读破题的另一种可能,或是对范文中某一处对仗的更优调整。

反而让陈教习听得是瞠目结舌,继而抚掌赞叹。

他只觉得这弟子简直是个深不见底的宝藏,每每都能给他带来新的惊喜。

过了几日,陈教习私下里将苏明理叫到书房。

他看着苏明理随意写就的几篇八股习作,其文章不仅完全符合八股的各项法度。

且立意高远,论证精辟,文采斐然。

字里行间更透着一股远超普通程文的灵气与深度。

陈教习捧着苏明理的习作,反复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