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更妙。"江北总督君无器抚须笑道:"那些退伍老兵带着苍溪农书垦荒,愣把北山的石头缝都种出了粟米。"
众人有说有笑,这些年下来,大家在各自的辖区付诸心力,如今有了成果,心中都掩饰不住的开心。
待众人冷静下来,姬长伯坐直身子。
“诏诸位前来,是为了汉国的未来,我决定在六部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以我为核心的新的机构。”如今已是十二岁的姬长伯正襟危坐。
所有人闻言皆是一肃,坐直身体。
姬长伯目光如炬,环视众人,缓缓道出酝酿已久的构想:"此机构名为内阁,由六部尚书与各地总督中选贤任能组成,共议国事,协理朝政。"
烛火在青铜灯盏中微微摇曳,将众人惊愕与思索的面容映照得明暗不定。鲍季平率先离席叩拜:"公子圣明!此制既可集众智以决国策,又能统合各地政令,实乃开创之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总督与尚书权责如何划分?"江北总督君无器抚摸着腰间玉带钩,眼中精光闪烁。
姬长伯从袖中抽出一卷绢帛,侍从立即将其悬于殿中屏风。
绢帛上墨线纵横,竟是幅精密的权力架构图,正是姬长伯苦心设计的汉国内阁制度,借鉴明朝内阁的核心架构,同时结合汉国的实际情况(如苍溪新政、教会势力、六部体系等),设计出一个高效集权、分工明确、互相制衡的中央决策机构。
内阁的组成
设立内阁首辅(1人):总理朝政,主持内阁会议,直接对姬长伯负责。
内阁次辅(1人):协助首辅,分管军政或财政。
内阁大学士(3-5人):由六部尚书(吏、户、礼、兵、刑、工)及重要总督兼任,形成“六部入阁”模式。
锦衣卫指挥使(1人,非正式成员):负责情报与监察,直接向姬长伯汇报,不参与决策但可列席会议。
教会教主(1人,非正式成员):负责宗教、民生事务,提供民间舆情,暂时由海伦担任。
内阁成员全部由姬长伯亲自任命,不世袭,确保权力集中。
内阁的机构和职能
军政房:统筹全国军队调度、边防、军屯,由兵部、各地驻军、锦衣卫协助组成。
民政房:管理户籍、土地、税收、赈灾,由户部+工部协助组成。
财政房:制定预算、铸币、贸易政策,由户部+贾富的汉国商会组成。
刑律房:修订《汉律》,审理大案,由刑部+大理寺组成。
礼教房:科举、外交、教会协调。由礼部和教会共同组成。
锦衣卫独立体系之外,监察百官、情报搜集。由姬长伯直接管理。
军政分离:总督可入阁议政,但军队调动需军政房核准,防止割据。
财政集权:所有税收由财政房统一分配,地方不得截留。
教会参与:教会代表可提议民生政策,但无决策权,防止宗教干政。
内阁运作流程
1. 议事:内阁每日晨会,讨论六部及地方奏报,形成初步意见(“票拟”)。
2. 批红:重要决策呈送姬长伯“批红”裁定,一般政务由内阁首辅代行。
3. 执行:决策下发六部或地方总督执行,锦衣卫负责监督。
4. 复盘:每旬召开“大议”,六部尚书、总督、教会代表共同检讨政策效果。
制衡机制:
锦衣卫可弹劾内阁成员,但需姬长伯批准。
税民会(民间监督组织)可举报官员腐败,由刑律房核查。
教会济民仓,若发现政策损害民生,可要求复议。
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对姬长伯的设计进行充实。
最后全新中央机构,内阁就此设立,在原来六部的基础上,对接中央部门——“五房一卫一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