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页

王进昌不乐意了,大声道:“那就这么算了,乖乖将真金白银掏出来,拿去还了朝廷欠税?敢问在坐的诸位,谁一下拿得出那么多现银,反正我是拿不出来。拿出来了,王家也就倒了。”

所有人都不说话了。

欠税实在是太多,话说回来,他们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业。哪怕再丰厚,一下拿这么多出来,心疼不说,谁都顶不住,跟着就得倾家荡产。

半晌后,王进昌再次开了口,说道:“不如先还上一部分,将他打发走。这盐票只要在你我手上的一天,总有赚回来的时候。”

其他人也没了主意,只能暂时作罢,各自离开回去凑银子。

齐佑回到驿站,刚洗了把脸,李光地风尘仆仆赶到了。

“李大人辛苦了,快过来坐。”齐佑坐在大堂里吃茶,打量着李光地不大好的脸色,说道:“先洗漱,吃过饭再说,身子要紧。”

伙计送来热水,李光地随便洗了把脸,在八仙桌前坐下。齐佑招呼伙计上菜,提壶倒了杯茶递过去。

李光地忙道谢,双手接过茶水,他实在是渴了,不客气扬手喝了个干净。

齐佑看着桌上的扬州菜,有狮子头,煮干丝等,他笑着道:“淮扬菜天下闻名,咱们忙了这些天,先好生尝尝再说。”

李光地上了年纪,赶路辛苦,既累又饿。听到齐佑的安排,心中霎时一暖。

这些年身居高位,伴在康熙左右,李光地一直是如履薄冰。

康熙仁慈,平时御下算得上随和。然而,帝王天恩莫测,无论受不受得起,都必须受。

好比每次庆典,百官进宫领宴。天气热的时候尚好,李光地最害怕过年。

滴水成冰的天气,一次次下跪谢恩。赏赐的饭菜吃进肚子里,必须跟着罐一肚子药。

过年过节不宜请大夫,私底下,只要得了进宫领宴荣幸的,谁不是提前备着御寒的药汤。

李光地以前倒没那么深的感触,这次与齐佑出门,方察觉出了差异。

齐佑身为郡王,随和,却绝不失棱角与风骨。不仅聪慧过人,算无遗策。

与聪明人共事的痛快且不提,齐佑对身边人的关心与尊重,如惠风和畅,沁人心脾,这是李光地最舒心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