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土谷素他们修屋与垦荒,需要熟手在旁边手把手教。加上蒙古人的春耕也要人教,不止是披甲人,顺义过来的人,从早到晚都没能歇息,累得都快脱了形。
齐佑也一样累,地是他的宝贝,是他们这群人生活下去的来源,他成天都在田间地头打转。
看到所有人累归累,照样干得热火朝天,齐佑这个总舵手,忍痛给大家改善了伙食。
杂面馒头所用的面,从八成黑面两成白面,改成了五五分。
拉平仓的粮食哗哗减少,齐佑很想将黄历一把撕掉,让秋收赶紧到来。
稻谷的种子,琉球那边去年冬季才辛辛苦苦,从北海道辗转弄来,送到了宫里。
康熙那边留下了些,打算在畅春园种御稻。他小气得很,分给齐佑不多。
林大牛他们经验丰富,秧苗育种没问题,栽种下去也在生长,绿油油的,看上去与在顺义并无不同。
眼下只是栽种活了,得等到抽穗扬花期再看。抽穗的好坏,是决定水稻收成的关键。
齐佑蹲在田坎上,与林大牛说着话:“林师傅,这地肥,以前没有种过,可还要照着以前那样施肥?”
林大牛也没经验,琢磨了下,说道:“这土地看得出来,比起顺义肥沃多了。如果施多了肥,恐以后只长杆,不结穗。长得太壮,还容易倒苗。奴才倒有个想法,就是少施一些。”
齐佑道:“这样也行,先尝试一下再说。种上两年,地里就该照常施肥了。这点稻子不够,高梁豆子等作物,逮着空地多少种上一些。”
林大牛应了,笑道:“种多一些,总会多一成希望。只是七阿哥,番薯与洋芋,奴才未曾种过,不知会不会种成。”
齐佑沉默了下,说道:“没事,我们先尝试,不行的话,再去想办法改。”
番薯与洋芋是齐佑让狼覃军从京城寻到的种子,两个品种在前朝就已经从海外传入,迄今未能大面积种植,原因有几点。
首先是人的饮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百姓不习惯拿着两样当主食。
番薯当前只在福建地区有栽种,因为番薯吃多了烧心,当地人种的也不多。
洋芋则说来话长,当时在大明时,仅种植出来供给宫内贵人享用。
到了大清的时候,专门种植洋芋的衙门被废除,洋芋得以流到民间耕种。
但是洋芋的品种已经退化,在内蒙等地试种,产量并不高,于是洋芋便不被重视。
加之番薯与洋芋,都不在百姓需要缴纳的粮食赋税之内,所以朝廷更不会大力推广种植。
番薯做不了主食,洋芋在西洋很多国家都是主食。齐佑知道这两样改变不了粮食荒,否则,就没有后来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