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页

旗兵每个月的俸禄,堪比辛辛苦苦读书,方考中做官的县令。而且大清天下日趋太平,并没有多少仗要打,做旗兵稳妥,依旧有许多人愿意安稳度日。

李光地说完之后,就后悔了。

如果真放开旗人做买卖,公平竞争的话,旗人绝对比不过汉人。

毕竟旗人在关外时,主要以打猎打仗为生。他们未曾接触过买卖经营,比不过头脑灵活,做惯了买卖的汉人。

放眼望去,除掉旗人权贵们,大商户都是汉人,这件事就足够证明,旗人不是汉人的对手。

可旗汉不同律,一旦朝廷明面允许了,旗人靠着身份的优势,以后哪还有汉人商户的生存之地?

熊赐履皱起了眉头,想要说什么,然后又闭上了嘴。

康熙既然问出了这句话,应当考虑过此事,只拿不定主意。

旗汉之间的问题太过复杂,端看康熙做如何打算,熊赐履不欲参与进去。

旗人官员当然有自己的想法,既然康熙既然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他们就不客气了。

能正大光明放开手脚去赚钱,这可是天大的好事,顿时纷纷发表了看法。

当然他们的意见,都是支持旗人做买卖。

康熙先前本来犹豫不决,见到旗人官员如此积极,心里顿时就不乐意了。

无利不起早,他们是闻到了好处,方一股脑往前冲。

康熙没有表态,盯着朝臣们上下翕动的嘴皮子,脑子却想着,始作俑者齐佑,究竟是何目的,他会如何做。

远在千里外的齐佑,压根儿顾不上京城这群七窍玲珑心官员,以及满头包的康熙。

若真要问他的意见,在他看来,内务府包括旗人权贵们做生意,那不叫做生意,那叫抢钱。

各种律法的照顾,加上身份的压制,搞垄断买卖,就是头猪都能赚到钱。

要解决这一问题,很简单,就是满汉同律,不给权贵们特权。

当然,无论哪一点,都不简单。康熙不敢去想,权贵们绝不答应。

齐佑腾不出手来管这件事,得等到时机成熟之后,他才会着手改革,不然得翻船。

地终于化冻了,吹面不寒杨柳风,春耕正式开始,田间地头一片忙碌。

春上要开始蓄水试种水稻,为了稳妥起见,齐佑与林大牛等庄稼好手商量之后,决定将开垦出来的地,九成种小麦,一成的地种水稻。后续新开垦出来的荒地,用来种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