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八旗子弟无所事事,生得越来越多,靠着朝廷发钱发粮养着。
如此下去,还能养几年?
齐佑提出的这一点,拐弯抹角,狠狠戳在了康熙心上。
第七十七章
康熙思前想后, 想了很久都拿不定主意,让梁九功去传了太子还有朝臣前来御书房议事。
太子与大阿哥在乾清门前相遇,彼此皮笑肉不笑打了招呼,一前一后往里面走去。
春日太阳明媚, 洒在太子明黄的衣袍身上, 散发着阵阵耀眼的光芒, 照得大阿哥眼睛阵阵刺痛。
如果不是他, 自己应当在西疆,而不是被顾八代取代了他的位置!
大阿哥盯着太子的背影, 不知不觉咬紧了牙关, 带着脸颊都发酸。
太子故意将脊背挺得笔直,他就是不回头,也知道大阿哥在盯着他。
偏生要让大阿哥看着,要让他看清楚,知晓自己的位置。他是太子, 是大清的储君。
如今是兄弟, 以后,他们就是君臣。
不管大阿哥再不甘心, 不情愿,都得在他面前下跪叩首, 俯首称臣。
进去御书房,除了索额图等旗人官员,重新回到朝堂的汉官熊赐履也在, 加上张英,李光地等重臣。
见到太子进屋, 大家起身纷纷请安见礼。大阿哥低下头, 掩去了眼里的阴霾, 上前向康熙请安。
团团礼毕,康熙让众人入座。梁九功领着太监,提着匣子上前,放在了大家的身边。
康熙指着匣子说道:“你们且打开瞧瞧。”
匣子里散发出若隐若现的腥气,大家忍住好奇,领命后打开。匣子里面放着两尾鱼干,两尾用冰裹着的鲜鱼。
大阿哥拨动着鱼,问道:“汗阿玛,这鱼是打哪儿来,我以前从没见过,这鱼鳍还挺好看,跟那姑娘家头上簪的花儿一样。”
太子眼里闪过一丝鄙夷,垂眸不语。康熙气闷,瞪了大阿哥眼,没有理会他,说道:“这鱼生长在北地极寒之地的湖中,向来不易得,乃是老七不远千里送来,你们拿回去尝一尝。”
众人忙下跪谢恩,康熙抬手叫起,笑道:“另外还有一件喜事,从布里亚特逃到大清的达呼尔等部,归顺了我大清。”
众人又忙称皇恩浩荡,李光地喜道:“自从七阿哥去了北地之后,引得其他部落纷纷投奔归顺,七阿哥真是厉害。”
熊赐履回京城晚,听过齐佑的一些事迹,康熙下令查常平仓之事,就是因他而起。
熊赐履为官清廉,仅仅这一点,就对齐佑颇有好感,说道:“臣听闻七阿哥开办学堂,还在北地做出了一翻成绩,实乃大清之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