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想到能将黑龙江流域一带发展起来,就止不住激动不已。
见其他人都没了话说,康熙这时发话了,一锤定音说道:“当地人烟稀少,又不是没人。他们去了,当地就热闹了起来,此事就照着老七所说的办。”
他看向齐佑,吩咐道:“这事既然是你提出来,到时就由你去牵头。”
齐佑干脆利索答应了下来。
本来他早就打算着手在那边垦荒,正愁没人呢,喀尔喀这群人拖家带口的正合适。他当时留下他们,就是做了如此的打算。
到时候,再从顺义的庄子里带一些擅长种地的人前去,扎根在那边,教这群放牧的人种地,顺便研究摸索种稻子的方法。
前几年朝廷肯定要补贴一些进去,让喀尔喀这群人居有屋,缸有粮,太平安宁。
没人会愿意漂泊不定,朝不保夕,齐佑不担心他们会跑。
等过十年,二十年,这片荒无人烟之地,就渐渐热闹起来了。
只这些人肯定不够,齐佑惦记上了流放宁古塔那群犯人。
流放之人成分复杂,其中还有很多读书人。让他们去做苦力挖参,实在是太浪费了。
只这些,齐佑现在还不能提出来,省得这群人会朝他喷口水。
李光地觑着康熙脸上毫不掩饰的喜悦,心下一动,紧跟着直言不讳问道:“七阿哥,你打算如何处置那群俘虏?”
齐佑笑眯眯说道:“给策妄阿拉布坦去信,问他要不要来赎回去。呵呵,他与噶尔丹本是亲叔侄,俘虏都是他们的族人,分彼此就太生分了,对吧?”
包括康熙在内,所有人都楞在了那里。
妙,这招实在是太妙了!
这哪是什么叔侄俩生份不生份的问题,这是要噶尔丹吐血,让他与策妄阿拉布坦互相厮杀啊!
第六十章
按照习惯, 对于任何一种决策或者意见,朝臣们都会怀疑,或提出反对意见,
齐佑从来不是搞一言堂的人, 他坚持集思广益, 充分听取各方面的建议。
即便是废话也好, 但不代表他要听蠢话。
比如有朝臣认为, 这些俘虏回去之后,下次会再上战场, 成为砍向大清百姓的刀。
朝廷应如以前那样, 将他们全部处置掉。
就算不全部杀头,也应当流放宁古塔去做苦力,遇赦不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