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页

齐佑听后,一点都不生气,惟有怅然叹息。

人类在不断进步, 但其实也没怎么进步。

比如还有人拿以前战神白起坑杀几万战俘来说事, 先不管这件事是真是假,代表着他们不管从观念还是人性, 至少从战国时到如今,就没长进多少。

至于流放宁古塔的说法, 齐佑笑了笑,认真反问道:“你知道宁古塔有多少驻军吗?”

那人脸色涨红,不说话了。

这批战俘, 可不是拖家带口流放到宁古塔的罪臣,读书人或者文人。

他们是身强力壮的兵, 就凭着宁古塔那点兵力与战斗力, 只怕是要反天了。

知道的, 只当他是蠢,或者下意识想要反驳一下,不会考虑太多。

不知道的,会以为他是噶尔丹的细作。

康熙心头的滋味,从没有今日这般复杂过。

以前齐佑从没参加过朝议,尽管康熙知道他做事方式,还是不如这次真切对比来的震撼大。

齐佑接受他人的质疑与反对,从头到尾都态度温和,诚挚问道:“请问你有什么好的,可行性的办法吗?”

“你能说得更明确详细点吗?比如具体要如何做,将会面临什么困难与阻力,你打算如何解决?”

“如果失败了,会造成何种后果,你可有应对的措施吗?”

“你可有具体的时间计划,比如,到什么时候完成几成?预计多久能全部完成?”

“需要多少银子,以及人手?”

康熙自以为看明白了,齐佑却觉得他没看明白。

比如只看朝廷各部的官员,他们的履历出身,就很搞笑。

任人唯亲,人都有私心,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大清的上升通道有两种。

一种本身是旗人权贵,现在旗人也读书考科举,但他们与汉人权贵又有所不同。

旗人权贵子弟有个很好的去处,就是入宫当侍卫。作为皇帝的近身之人,一般都会得到重用。

且不说其他部门,像是刑部这种需要专业性的部门,到现在为止,几乎全部由旗人担任尚书。

尚书肯定是康熙认可的亲信,也不是齐佑看不起他们,像是如今的刑部尚书傅腊塔,说起来算是朝堂数一数二的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