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袁家遭殃

众人闻言向太子施了一礼,随后便都退下去了,连带外面等候的官员也被他们给带走了。

等众人走完,太子长舒了一口气,说道:“今日幸好你们两在,否则只怕孤得被这帮大臣给烦死,此次度田令要在他们口中夺食,只怕孤日后的日子是不得清闲了。”

李皓闻言回道:“这是陛下相信殿下的能力,殿下应当为此高兴才是,而且这不是有子成相助嘛,以他之才殿下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听到李皓这有甩锅给自己的倾向,霍不疑便说道:“子仰说笑了,论起对各地世家豪族的了解,我怎么也比不上你,这事想办成便是要对各地情况了解颇深,因此还需要你多出些力才行。”

论吹捧人,这李皓能认输吗,当即便继续夸,誓要把霍不疑给吹的飘飘然,让他大包大揽的事给办了。

结果显然没啥用,显然李皓有点高估自己忽悠人得水平呢,再加上霍不疑被吹捧得太多了,对这方面产生了极高得抗性,只把糖衣吃掉,然后就把炮弹给吐出去了。

文帝和太子这边执行度田令的决心没变更,那地方上就还需要按令办事。

可地方上得官员大多数是豪族世家出身,纵使不是得也几乎都受制于他们,因此可以想象到这第一次度田得成果会是怎样。

各地官吏或执行不力,或故意错误执行诏令,使诏书在实际执行中完全走样。

其中执行不力得倒还罢了,至少对百姓得危害不大,反倒是那些估计错误执行得。

他们把百姓们召集起来,拿出度田的诏书,说朝廷现在要度田,你们名下有多少田,就是自家的房子、房子旁边的巷子,都得查清楚!

以此来诓骗百姓,把豪强名下的田地移到穷人名下,这样一来在上交的帐册上。

当地的田亩确实是增加了,只是这增加的赋税全部被压到了百姓头上,而那些豪族世家还是不用缴税。

而这一点,文帝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在得到各地奏报之后,也没多相信,只是想着要循序渐进,便没打算直接发作。

可就在这时,这帮地方官员却自己闹出了乌龙,把文帝给彻底惹毛了。

在文帝翻阅陈留郡的奏报文书的时候,发现在里面夹了一封信,似乎是误夹进去的,上面写着“冯翊、弘农可问,河南、景枡不可问。”

开始文帝不解,讯问陈留奏事吏员是什么意思?哪知这吏员却推说是在街上捡的,不小心夹了进去,自己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文帝一听就怒了,这是纯把他当傻子湖弄是吧,当下便对吏员怒声呵斥,这才逼的他说出真话。

原先这是司隶校尉给底下人的度田指令,因为河南是帝都所在,多天子近臣;而景枡郡是帝乡,多皇帝近亲,自然是能不招惹的最好。

其实后面冷静之后,文帝心中就已经有了猜测,只是对这情况就更为不满了。

因为这件事透露了两个信息:首先是地方官们没有严格执法,而是根据各地豪强们的势力大小看菜下碟。

然后,冯翊、弘农、河南、景枡的信息,怎么出现在了陈留官吏的手里?他们本身就查不到这四家啊?

只有一个可能,这所有地方的主官们都已经串通一气了!这怎么能不让文帝恼怒。

于是文帝当即便在朝堂上发作了,勒令司隶校尉下廷尉府审问,冯翊、弘农、河南、景枡四郡太守一并追拿回都城。

另外派出了御史,彻查各地度田情况,一时间让各地官员人心慌慌。

但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是需要惊慌的,因为根据御史的回报来看,之前各地奏报的数据可以说是胡编乱造。

只有豫州和徐州稍微好些,袁沛和梁无忌在这次度田上是真的下了功夫的。

但也仅止于此,毕竟各郡县探察还是得用地方上的人,他们能直接盯到的地方很是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