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若是怀疑,过几日便和在下去祝家庄子一观,那些东西还在,对了还有几个木匠在,他们是帮着一块做的。”周举人说道。
为了自己的学生,周举人送了拜帖,亲自前往官衙后院拜访姚知县。
对于知县大人的怀疑,他早有预料,读书人大多是不下地的,如果是出生庄户人家的读书人,会着手改良这些,还说得过去。
而祝文乐,自小在县城长大,乡绅之家,怎会去想这些?
姚知县点点头,打算明日就带县衙里的人一起过去瞧瞧。
农耕之事是一县大事,现在离明年耕种播种还有几月,若是真有用,就可以趁现在改造一批可用的。
县衙的工匠们跟着知县去庄子里时,还有些莫名其妙,看到图纸后,虽然可行,但知道是一个秀才画的,更觉奇怪。
倒是有几个木匠,在知道做出这些农具的人是祝秀才后,便镇定了。
“刘木匠、赵木匠,看你们的样子,是认识这个祝秀才?”同坐在牛车上的姚知县问道。
两位木匠点点头,说道:“这祝少爷,在岑竹县的木匠中间颇为有名,在他六岁之时,就常去县里的木匠作坊,脑子里想法千奇百怪的,想出的东西与旁人不同。”
“不过大多是他想,作坊里的匠人做。正巧有一个是属下的学生,听他说祝秀才的天赋极好,双手极为灵活,是吃这碗饭的料。”
“祝少爷能考上秀才,就说明他读书的天赋也不弱,怎么可能跟你当木匠。”这人异想天开。有个工匠吐槽道。
其他工匠在错愕过后,也就淡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