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心思云涌,殿中寂静片刻,叫上首皇帝看得一清二楚。
众人泾渭分明的站势让他愈发确定,传他们前来是明智之举。
“朕就不和你们兜圈子了。”皇帝道,“今日传你们所为何事,想来都有了猜测。”
所有人屏息, 仰首望去, 只见皇帝略一颔首, 轻飘飘道:“不错,正是为了储君一事。”
瞬间,殿中呼吸都重了几分。
皇帝以目逡巡一圈,不紧不慢地将方才的话重复了一遍,确保每人都听得清楚。
向来立储君,除却御笔圣旨外,皆会有重臣亲卫作证,以免出现意外被篡改旨意。
此时虽非直接立储,但也是明言选储君之法,只此一次,不再另选。
所以,皇帝传中书令、尚书令外,还传了御史大夫荀巧和另一名信重的武将。
他们将是这场比试的见证人以及监督者。
皇帝道:“朕知道,你们都有本事,能找来诸多帮手。但朕直说了,这次考校除却朕给的,其他只能凭借自己的能力,若有一丝舞弊之举,被人察觉报道朕这儿来了,胜者直接为另一人。”
仿若一盆凉水,砸在两位皇子头顶,令二人发热的脑袋清醒了些。
他们不明意味地对视一眼,齐齐应是。
皇帝微微一笑,“关于你们的身份,朕也已着人做好伪装,只要不是你们特意主动暴露,不会有人发觉。”
不可以借助京中势力,更不可借皇子身份的威力。
听起来很是严苛,两位皇子心情凝重之余,却升起一股跃跃欲试的兴奋。
的确是考验真本事。
假如败了,那只能心服口服。
“望达,你上来。”皇帝传荀巧,指着案上一卷明黄布帛,“这则密旨由你收着,待比试有了结果,再用它来宣告太子之位。”
“喏。”
余光扫过荀宴,荀巧心知陛下话仍未尽。
说实话,起初看到阿宴在场,他还以为陛下突然要宣告阿宴身份,难得紧张了片刻。
听完一圈话后,荀巧已是心情平静,他甚至大胆地猜测,陛下是否要暗暗用同样的法子来考验阿宴。
“对了,还有一事。”皇帝果然再起话头,将任命荀宴之事三言两语带过,道,“他与你们不同,朕是当真外放他去做官的。不过,这也未尝不能成为你们的参照,阿宴尚未及冠,你们还年长几岁,不会畏惧于此吧?”
即便再不爽,兄弟二人也只得不情不愿点头,昧着良心夸了荀宴几句。
事情就此定下。
商议一番,众人离开清光殿时,已是月上中宵。
皇帝未留膳,他们也没有用膳的心情。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比试下,澎湃的心绪已占领一切,完全不会饥饿。
他们都赶着回去做布置,虽说陛下明言了不能借助额外的势力,但有些事,是无需靠这些也能提前做好的。
众人散得迅速,唯余荀巧、荀宴及静楠三人不急不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