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景朝的女性,光识字是不够的,大户人家的女性尚且要会给家里人做两件衣裳,别说李姝这样的小门小户家的女儿了。
除了继续纺线,李姝又开始学裁衣做鞋。
裁衣服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太难了。李姝是新手,肖氏不敢让她直接裁剪新布料。她找出一些旧衣服,让她练手感。两只袖子不能裁得一大一小,□□不能裁的太高,穿不进去,太低了也难看。
李姝天天剪旧衣服和草纸,练了十来天,勉强才有个样子,先给三郎剪出双对称的两只袜子来。
裁只是第一步,还要缝。穿针引线只是基础,走线直不直、针脚密实不密实,这都是硬功夫。
李姝做鞋的第一步是剪鞋样子,按肖氏的说法,如果闭着眼睛都能剪出家里人的鞋样子,才能合格。
剪过鞋样子,又要打米浆糊鞋帮。家里那些被李姝剪烂了的破布,终于又能派上用场了。肖氏带着她,手把手把一张张破布用浆糊粘在一起,一层层粘,粘成好大一块,最里面和最外面根据男女不同,用的是不同颜色的整块好布。糊好后,放在木板上晒太阳。晒两天后,揭下来,找白细布缝边,针脚密密实实的。然后拉鞋底,再把鞋帮缝在鞋底上。若是女鞋,还要在鞋面上绣花。
整个过程,繁琐又费时。
李姝上辈子小的时候,看家里母亲做过鞋,本以为很简单,没想到做起来这么难。她是新手,肖氏只让她拉鞋底,只让她缝鞋面的边。
李姝衣服没做成,鞋也没做成,倒是给自己做了两条小帕子,还给家里人一人缝了一双袜子。
裁衣做鞋,这些都是要见缝插针的空余时间。做饭才是每天雷打不动的任务。
李姝自负上辈子自己也能做两个菜,可在这个没有高压锅、微波炉,甚至连烧火都要人工的地方,她还是要从头学起。
烧火她早就会了。冬天太冷,她时常缩在灶门烧火,早就轻车驾熟。
做饭嘛,熬粥她会,花样比郑氏和肖氏还多。就是做干饭有些难度,火候掌握不好,不是生的就是糊了。况且,李家吃的不全是白米,还有小米之类的杂粮,根据主食的种类不同,时间和火候的大小都要区分开。
至于做菜。顿顿太炒菜费油,普通人家,大多以蒸煮为主,起锅后滴几滴熟油。李姝觉得一下子学太多,贪多嚼不烂,做菜的事儿,且先缓一缓。
几个月内,李姝从棉袄换成夹袄,又从夹袄换成单薄的春衫。
这一样样学下来,李姝感叹,在古代当个主妇太难了。衣食住行样样都要亲自动手做,还要带孩子、伺候公婆丈夫,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