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按说米花糖做起来更简单,可是糯米不好买,小翠做糖的时候用一半糯米一半粘米掺着一起做。现在糯米没有了,小翠也不知道去哪里买糯米。

连着几次小翠都没有送米花糖去,小李子才问起原因。得知她们买不到糯米,小李子愿意比市场价高两分钱帮着进一些糯米,小翠算了下账,还是有利可图的,就答应了。

解决了原材料的问题,小翠和黄秀莲放开手脚做糖,三月份一个月就送了五百多斤花生糖和三百多斤米花糖过去。不过显然小翠低估了小李子上级的分销能力,因为每次去送糖,小李子都没有嫌多担心卖不出去。

但小翠也没有因为赚钱再请人加大产量,毕竟现在还不是放手大干的时候。她和黄秀莲秉承一贯低调的作风,两人每个月分个百把块钱补贴家用就满足了,尽量把方光辉的工资存进银行。

三月底,李春兰从老家寄来了一个大包裹,包裹里面有两大包茶叶和一封信。在信里面,李春兰告诉小翠,这两包茶叶都是她爹带着两个兄弟在云雾缭绕的大山里采的,据他爹说是老家最好的茶叶了,一包麻烦小翠帮忙卖掉,一包送给小翠让她送人。

小翠在平城也就是和何教授一家最熟悉,她装了一斤茶叶送给张老爷子,另外再送给何教授的大哥一斤,让他们先试试味道,再帮着打听有人要茶叶吗?

张老爷子收到茶叶后送了半斤给亲家雷老爷子,雷老爷子本来是拿着新茶去做茶叶生意的老高面前炫耀的,想不到无心插柳帮了小翠的大忙。原来雷老爷子有个朋友老高解放前家里一直开茶庄,运动开始后,老高的工作丢了。家学渊源的他就开始帮人收茶然后卖给以前的老主顾,做的是惠人惠己的风雅生意。

老高一眼就看上了小翠的新茶,第二天就跟着张老爷子上门来买茶叶。小翠除了留下一斤半送人,其余的全部卖给了老高,还给这茶起了个文雅的名字-高山云雾尖。

高山云雾尖经过老高的细细的检查后,给出了三十五一斤的价,小翠对茶叶的好坏没有分辨,更何况在商言商,老高也是在做生意,他不赚钱买这茶叶做什么!

小翠收到钱后把钱夹在信里寄给了李春兰,一共十五斤茶叶,其中有小翠的两斤,她赚了七十块钱。至于家里那专门留的一斤半茶叶送了一斤给雷老,还有半斤补给了张老爷子。

第二批明前茶到时,小翠看李老爹送了自己四斤茶叶,她只拿了一斤卖给老高算是提成,其他的全部都当做李老爹的收益寄给了李春兰,毕竟这都是李老爹一家爬到高山上辛辛苦苦一点一点采摘来的,小翠真不好意思多拿。

第98章 讨饭回来的方光华

千里之外的湘南方家村, 李春兰收到了小翠的信并第一笔春茶的货款。

看了小翠的来信及钱,李春兰欣喜若狂,自家老爹采的茶以后可以卖到平城去了!

看着信封里面崭新的大团结, 李春兰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坐落在半山腰的娘家去, 告诉爹这个好消息,让娘家人好好的高兴高兴。

小翠在信里告诉李春兰,这回送了几斤茶叶出去打广告,以后她每次只收一斤茶叶当做帮李老爹卖茶的报酬,叫李老爹别再单独给她包茶叶, 上山去采野茶也很辛苦。

李春兰看了信感动不已, 小翠对自己娘家的帮助让她都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才好, 只是大山里并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好东西, 能寄到平城去送给小翠以表达她们家的谢意。

绞尽脑汁的想了许久,李春兰唯有趁着春日里,多上山扯竹笋,蕨菜,香椿芽,晒干后给小翠寄去。这些东西小翠不会推辞, 这些山野菜小翠自己爱吃, 城里人也爱吃,小翠收到自己吃或者送人都行。

第二天李春兰向队长请了一天假回娘家送钱,现在小菊和方大贵都跟着方光明两口子住。李翠兰不在家时,方大贵可以帮着给孙子做饭。小菊跟着大丫在公社读书,虽然九岁才上一年级,书读得有点晚,但是小菊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晚上等李春兰背着茶叶和山货回来, 刚走到村口就听到村里人告诉她一个爆炸性的消息,方光华回来了,做叫花子一路讨饭回来的。

李春兰回到屋里,看屋里一个人也没有,估计都到老屋那边看热闹去了。她把茶叶和山货放好,锁上门,往老屋去找两个儿子。

还没走到老屋,李春兰就已经听到那边的哭喊声,这个是张小云在撒泼,李春兰一听就听出来了。

自从老太婆死后,张小云三天两头就过来借粮食要钱,不给就坐在地上哭喊。公公方大贵一个月收到的二十块钱养老费起码要被她这样拿走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