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二奶奶听得点头,“大多数人都这么想,不过这生产队有了学校,那可是好事儿,现在有些人家没有孩子,可早晚都会有的,只要村小学一直坚持办下去,那就是好事儿。”
“所以大伙儿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我和康哥表示,只要队里决定修,我们就去参加。”
杨继西说。
“你们没错,”杨二奶奶笑着点头,开始洗南瓜了。
杨二爷爷回来见堂屋没人,灶房顶上升起炊烟,便洗了手过来帮忙,闻言问道,“什么没错?”
“说建学校的事儿,你怎么才回来?”
杨二奶奶问。
“我也是在晒坝那边听呢,副队长说这是好事儿,可大家得心齐才行,不然都想着自家有没有好处才建学校,那学校早晚会不成的。”
杨二爷爷摘下草帽,坐在孙桂芳对面,“然后又说起老师的人选,赵五爹说知青所的人都识字,见识也多,让他们每个人轮流着来。”
“但张三爹就不乐意了,说他女婿也能行,不一定只选知青,后面太阳又大,他们说得我头都大了,我看副队长找借口溜走,我也跟着回来了。”
杨二爷爷露出一抹笑,自觉很机灵。
“副队长有没有说啥时候动土啊?”
孙桂芳问。
“就这个月二十三,说是好日子,动了土,就去拉料,料拉好了,等秋收完全结束,就开始干活儿,继西啊,我们家建房的时候,副队长他们可是来帮了忙的,这回我们也得出把力才行。”
“知道的爹,这事儿我记着呢,”杨继西回着。
“这人来人往的人情,都得记住,都是一个生产队的,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团结一心才能创造好的生产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