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厂的技术员沉吟了片刻,相当实事求是:“我们还没做过相关方面的研究,生产这种薄膜可能存在难度。后面我们看能否成立技术攻关小组,专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主持会议的团长立刻表态:“那就请我们塑料厂的同志们多费心了。”
他也觉得这种薄膜好。反正是庄稼自己破出来的,大小当然由它控制,肯定要比人工动手更合适。
田蓝笑出了酒窝,趁机得陇望蜀:“我还需要一种两边薄中间厚的薄膜,保水用的。”
众人又开始惊讶,这又是个什么东西?保水用的是什么意思?
田蓝解释道:“我国很多地区都存在缺水的情况,即便是三江平原这样水系发达的鱼米之乡,也会有春旱秋旱发生。因为大家的雨季主要集中在6月到9月。像宁甘高原这种四季分明的地区,雨季和旱季的差别更加明显。这就导致了什么情况?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三江平原7月初发生洪灾,8月下旬就又闹旱灾。假如我们可以将之前多出来的水挪到后面用,那就大大缓解了旱情,有利于农作物的丰收。”
她扭过头,在小黑板上写下了:塑料地膜覆盖集雨灌溉技术。
等到大家都抬头看的时候,她转过身解释:“简单点讲,这项技术就是利用地膜帮忙收集过多的降雨,然后在田头地边水流的集中处和低洼处打旱井,使得雨水流入蓄积起来。等到旱季,再用这部分水灌溉庄稼以及其他农作物。”
说完之后,她又开始在黑板上写关键点:“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做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挖旱井,第二平整地面,将田面修整成断面为 w形状,然后铺设地膜,再利用渠道和管道引水。”
她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认真道:“这么做的好处在于投资小,推广地膜的时候就可以顺带把这事给做了,不用搞重复建设。小水窖虽然容积小,能够灌溉的面积有限,但它距离田地近,只要应用得当,效果也许不比大型水库差,而且还方便。”
参会的人开始窃窃私语。他们都是三江农场各个分场的技术人员,对于农业生产相当熟悉,自然能够领会其中的奥义。
这事听上去有点麻烦,但真正做起来却真的不难。一亩田修上几个这样的小水窑,的确就不担心秋旱了。
呵,可别小看鱼米之乡的旱灾。争水的时候,各个生产队是会派出敢死队,别说打破头了,打出人命案的都不少见。
田蓝看向众人,瞧见高卫东高高地举起手来,立刻点名:“这位同志,你有什么问题吗?”
高卫东清了下嗓子:“你说的内容我没问题,我本人很支持,认为很有现实意义,推广起来也简单。我是想到了另外一件事,由这个延伸下去,是不是可以直接灌溉?”
大家伙儿没听明白他的意思,直接灌溉?搞得哪门子灌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