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雪、戴梓、回京、贾府现状、高跟鞋、信件

但阿松小小年纪也能每箭不离靶心,只能算是天赋异禀了。

阿泰水平和呦呦不相上下,一半在靶子上,一半脱离了靶子引力,奔赴自由。

“射”是君子六艺之一,从下男孩们就练习。

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康熙帝一直重视立族之本,这个时候满清八旗的英武血气尚在。

不过,弓箭怎么都比不上枪支吧!

记得在前世看电视剧康熙王朝,康熙平定葛尔丹之乱时用的红衣大炮。

那就是说这个时代已经有热武器了。

那大清有单人操作的枪支吗?

言娘晚上询问林如海。

林如海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了这段话:“康熙二十五年,荷兰遣使来华,带来了蟠肠鸟枪。戴梓奉当今之命,很快仿造出了10支,回赠荷兰使者,令其大吃一惊。”

虽然是仿造,但意思就是能仿造,小事一桩。

“戴梓是谁?”言娘不记得这个人。

“子母炮是他发明的。在平定葛尔丹叛乱的昭莫多之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唔,子母炮,应该就是电视剧里的红衣大炮吧。

那就是大清威力最大的热武器了!

既会仿造,又会创先,武器专家啊!

“那他现在在哪里任职啊?皇家造办处吗?还是工部?”言娘好奇的问道。这样有本事得军功专家,那就应该是国家的宝贝儿!

林如海看了言娘一眼,没说话。

言娘推了推他胳膊,催他快说。

“陈弘勋者,张献忠养子,投诚得官,向(戴)梓索诈,互殴构讼。忌者中以蜚语,褫职,徙关东。”顿了一下,林老爷接着说:“比利时人南怀仁诬陷“私通东洋”。”

“tmd,这个外国人是不是诚心要阻碍大清的军事力量发展?不说说真理永远在枪弹的射程之内吗?皇帝也相信他了?”言娘怒不可揭。

原来西洋人从这么早就开始阻碍中国的武器发展!

“‘徒关东’?”言娘用自己慢一拍的文言文理解能力意识到,闯关东就是山东人到东北讨生活,“竟然流放东北?要冻死人家?还有‘私通东洋’,要是真的通敌叛国,那不是妥妥的死罪?皇帝只流放他,说明他没有私通小鬼子、倭国,皇帝为什么还流放他?”

难道是忌惮他的能力?

言娘不敢置信的看向林如海。

林老爷缓缓点头:“他是汉人!”

“汉人?我可去tm的吧!这是骨子里的极度自闭,所以才分的这么清吧?”言娘恨得不行。

林老爷以他这个年纪少见的速度,出手如电,捂着言娘的嘴。

言娘眨眨眼,立马意识到这不是后世言论自由,而是文字狱存在的封建皇朝。

立马吓出一身冷汗,就要伸头往窗户外面看。

“别担心,有暗卫守着呢。”林老爷轻声安慰。

言娘脱力的向后卧倒,仰头而卧,目无焦距。

“别担心,在允许范围内,明天我就派人去照顾他。”

“他可要好好活着啊,活到皇帝重用他的时候。”言娘喃喃自语。

“老爷,我们派心腹去跟着他学习啊!最好能编撰成书。现在用不到,以后说不定用得上啊。世界一直在发展,西洋人都到南洋活动了,印度也是他们的种植园了。大清富庶,就像一块引人垂涎的肥肉,以后西洋人肯定会忍不住的。我们要有准备。”

突发奇想的言娘一骨碌坐起来,急切的说道。

“别急,我知道的。我会的。”林如海坚定的回答抚慰了言娘的焦虑。

康熙43年二月,二娃和几个侄子再次参加府试。

言娘已经提前送过去防寒的皮裘、质量好的笔墨等用品。

三娃还有几个小侄子也要走近考场,开始科举考试。

这一次二娃信心满满,觉得经过两年的沉淀,自己一定考取秀才!

要不然,后面和三娃一起参加府试,二娃觉得自己会很没面子的!

大娃也在信中暗示言娘,如果不出意外,二娃考取秀才功名没问题的。

果然,二娃和两位侄子考中秀才。

这在孙家是大喜事儿。

言娘派人送去贺礼。

康熙43年4月,言娘带着依依不舍的黛玉出发回京。

准备七月份的选秀。

年前的宴会躲过去了,年后就一定得参加。

不能让人以为林家不重视黛玉、或者是林家不合群。

林家人太少了,林老爷感叹。

不过,温和的扫过自己膝下的五子二女,微笑,不急,未来可期。

但现在人少的弊端还是亟待解决。

虽然有林氏族人照应,但阿寿是一定要回京的。

虽然阿寿才10岁,但他是林伯爵府这一辈儿的长子,林老爷不在京城,有什么事儿得他出面。

下面的五个孩子怎么分配,就头疼了。

三胞胎,黛玉出嫁的时候得在,表明林家后继有人,以壮声势,不能让黛玉婆家小瞧。

现在,还是课业要紧,还是留下上学堂吧。

双胞胎太小,离不开娘,让言娘带走,顺便继续跟着姐姐哥哥启蒙。

林如海已经和言娘商量好了。

不过,当着孩子们的面,还是要作势和言娘商量下面的几个孩子带谁去。

阿寿稳若泰山,知道他一定会去。

双胞胎一边一个抱着言娘的胳膊撒娇,阿娘阿娘的叫,叫的言娘心软。

三胞胎见事不对头,赶紧围着一家之主撒娇。

呦呦还一边戏精的摇着她爹的胳膊一边说道,大家都说中间的孩子不受宠,爹爹不爱我们了吗?

“哦,都想跟着你们娘走啊?抛下爹一个孤寡老头子孤零零的在这儿?你们于心何忍啊!”林老爷也开始装可怜。

“爹!”呦呦叫了一声爹,不知道下面怎么说了。

这样子,看着爹爹就是可怜,“那我留下来陪爹爹。”

呦呦不是很乐意的撇了一下嘴,然后恶狠狠的说“哥哥们也愿意留下来陪爹爹。是不是?”

这是面朝自己的一胎出生的两个哥哥们说的。

阿松、阿泰知道既然爹爹这么说,就说明他已经决定了,不会改了。

也就顺水推舟应了,全当哄妹妹嘛。

“这样正好。呦呦留下来管家,照顾爹爹和哥哥们,要不然家里乱成一团糟,他们吃不上热饭、穿不上新衣服怎么办?”言娘哄闺女。

实际上即使内管家不在,有言娘当初定的那一套管家条例,再加上这几年的增减,一时半会儿乱不起来。

但谁让女儿不高兴呢,得哄着。

是啊,我要管家,照顾好爹爹和哥哥们。

于是刚才还有些怏怏不乐的呦呦,立马振作起来了。

自己可是跟着阿娘、姐姐学过管家,很羡慕姐姐令行禁止的威风,还没实操过呢。

现在正好有个机会。

记得以前看过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头顶上有梧桐叶的地方,才是上海。

说的是阶级分明,壁垒森严,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圈子。

北京城,大清国的政治中心,除了紫禁城,还分为内城、外城。

内城是王公贵族们居住的地方。

官职低的,都需要到外城居住。

而林佳伯爵府,位于内城。

这是很值得骄傲的事儿。

回京后,娘五个安顿下来。就往孙家和贾家送信。

先带着黛玉往贾府走一趟。

言娘身为异性郡主,不用向贾老太太行礼。

贾母当初脸就扭曲了一下,可能想着,这个侵占女儿位置的狐狸精,自己也奈何不了!

来之前,言娘让人给凤姐儿传话,林家讲究男女有别,年过七岁的男孩不用在内院的呆着了。

这是防着贾宝玉乱入呢。

凤姐心领神会,当场的只有妇人、几位姑娘和不满七岁的男童。

大家见过礼后,言娘当常派发见面礼。

薛宝钗还是嫁给了贾宝玉,低眉顺眼儿的站在她姨妈、王夫人身后。看不出来那国花牡丹的雍容华贵。

林老爷这些年一直记恨王夫人断他子嗣的事儿,发现王夫人想让外甥女嫁给自己儿子的想法后,对手里薛蟠杀人的证据按而不发。

一直等贾宝玉娶亲薛宝钗后,才让人举报了。

然后薛蟠锒铛入狱,流放边疆。薛家大半家产被侵占,被薛王氏行贿官吏,寄希望减轻儿子罪责。

让想侵占薛家财产的王夫人悔不当初。

贾迎春已经出嫁了,低嫁给一位普通的七品官,是贾琏夫妇给她找的夫家。

宫中贾元春一直无子,王夫人一直把持着贾探春不让出嫁,据林如海说,可能打着送贾家三姑娘进宫,借腹生子的注意。

不过,言娘觉得,凭后宫四大王炸的功力,感觉她们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贾家四姑娘,看着没那么清冷,看她一直拉着黛玉说话,就知道两人关系不错,凤姐儿当家,没有苛责她。

姑娘嫁的好,也是家族的一份助力,凤姐儿拎得清,不会让她落到出嫁为尼的地步的。

这一代的贾府大姑娘是巧姐儿,是个和她母亲一样,四面玲珑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