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打算言娘带着孩子们留下来,等参加明年三月的选秀。
多参加一下宴会,因为来年要选秀,这半年会有很多宴会。
但黛玉想全家人一起过的,说不定是最后一次团圆春节。
弟弟妹妹们也舍不得爹爹,他们记忆里就没和爹爹分开过。
“咱家的姑娘不需要宴会扬美名,都跟着我去奉天上任。”林如海拍板道。
他也舍不得大女儿。
感觉还是捧在手里的小团子,却马上就要嫁人了。
奉天离京城不远,幸好路上没下雪,没几天,一家九口人就到达奉天府的林府。
林大人先去官衙报道。
等到了奉天,阿寿已经年满十岁了。
言娘就给了阿寿一个铺子一个庄子,让他开始学习打理俗物。
当年,黛玉也是这个年纪,开始接触管家的事儿,后来又慢慢接手她母亲的陪嫁。
现在贾氏的嫁妆还有这些年的收益都给她了。
她现在已经能游刃有余的打理贾氏的陪嫁了,这以后会被归于她的嫁妆里。
都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孩子在父母羽翼下,就开始历练,经得起失败,以后才不会因不通经济俗物被骗。
呦呦也要开始接触管家,她姐姐明年就要参加选秀指婚,很快就会出嫁。
为了锻炼她掌控中馈能力,为了她亲娘的悠闲生活,呦呦,奥利给!
这地方儿,虽然冷吧,但大炕烧起来,那时暖呼呼的。
不过,一下真不适应,上火,便秘。
一家人都吃上清热下火的药了。
这不行啊,大炕硬邦邦的也不舒服啊。
还是用火墙取暖,然后睡床吧。
现在天寒地冻的,也不好改建,言娘就让人在房间里砌了西方那种壁炉,不过燃烧的是银丝碳,而不是木柴。
这就要注意通风了,一氧化碳中毒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言娘想到后世的值班,把每个孩子身边守夜的人翻倍。
分上半夜、下半夜两班,每班两人,相互为伴,以防不小心睡着了。
即使有丫鬟嬷嬷,每天临睡前,言娘都要披上皮裘,把孩子们的房间挨个走一遍,查看通风情况。
有时候和林如海分头行动,他看外院的男孩子,言娘查看内院的姑娘们、还有双胞胎的房间。
小心无大错,言娘可不想孩子折在这种,原本可以避免的小事儿上。
林如海一听她提醒,更是重视。
直接派了嬷嬷们晚上巡夜。
奉天这地方冷啊,据说有时候5月份还穿大棉袄呢。
所以,从十月份的第一场雪之后,接连下了几场雪。
积雪越来越多,林老爷的变得忙起来。需要清理积雪,救灾等。
不过,他在家里只提一下,具体的对策商量,是带着三个大的男孩跟幕僚们商量的。
奉天是满族的起势之地,所以城里有很多满洲贵族。
很多政策实行起来需要慎重,不像之前在肇庆府,天高皇帝远,基本是林如海的一言堂。
所以不仅林如海需要适应,孩子们也需要适应。
在这儿,不会是众星捧月了,孩子们需要适应这种落差。
不过,因为林家献牛痘之功,让不少满洲贵族对他们心怀善意,所以也还好。
言娘几次带女孩们参加宴会,感觉还行。
她问过两位女孩,得到的回答也是还能应付,不用担心。
不过,这些俗物先放在一边。
近十年都没见过雪了,尤其是孩子们。
除了黛玉,下面的几个孩子应该都没见过雪。
言娘觉得自己应该带着孩子们要好好赏玩。
于是堆雪人,打雪仗。
没有玩过捉麻雀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爱护野生动物,不能非法捕捉野生动物。本文纯属虚构。)
雪地上撒一把粮食,然后用棍子撑个筛网,等麻雀来了,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拉倒支撑的棍子,剩下的就是瓮中捉麻雀。
孩子的嘻哈声常常会惊走麻雀。
后来,天更冷了,雪更厚了。
湖面上的冰足够厚了。
大家在花园的湖面上,凿冰钓鱼,当场点燃篝火烤鱼。
然后哄双胞胎去给爹爹送鱼,顺路就被拐回房间了。
他们太小了,虽然穿成球,仍担心受寒。
玩冰球,穿着冰鞋学溜冰。
乘坐那狗拉的爬犁、雪橇,感受风驰电掣,东倒西歪。
尤其是冰嬉运动,是大清的“国俗”,是八旗弟子必修课。
以前在广东没条件,现在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几个孩子,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这踢球之戏。
不过,黛玉尤其要注意,明春就要参加选秀,可不能再受伤了。
还有那制作冰雕、冰灯、冰之迷宫。
不过孩子们只能欣赏,不让上手。
还有,怎么能少得了那玩雪神器雪茄子呢?
俗话说,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言娘一见下雪,就吩咐工匠们开始制作雪夹子。
十二生肖每人一套。
其他的让工匠们自由发挥。
雪夹子受到了女孩们还有双胞胎得热烈欢迎。
这可能和女孩子喜欢过家家,小男孩喜欢玩沙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长大的男孩子,更喜欢刺激的运动。
玩累了,回房间后,那碗又辣又甜的防寒姜汤必不可少。
啧啧,真是美好的记忆!
不过,东北大米真的香啊。
还有那松子、榛子,嗯,润肠通便,怪不得,东北人离不了它们。
东北这地方,人参、貂皮、鹿茸等名贵东西,都比关内便宜,很适合收购一些好货,给亲朋好友备用,给儿女们当聘礼嫁妆。
林老爷在奉天任职,凭职务之便很容易就置办下来庄子了。
也不是强取豪夺,是按正常银钱购买的。
据说原主人在庄子上养殖有梅花鹿。
梅花鹿啊,身上有点点梅花的小可爱,小精灵。
言娘不惧风雪,想要前往庄子上欣赏一下。最终还是林老爷说让人送回来几只养在花园里才罢了。
很快言娘和孩子们就在花园里见到十来只梅花鹿,其他的有色彩艳丽的山鸡,花尾榛鸡,还有丹顶鹤。
这是庄头孝敬主子的。
不仅如此,还有两只老虎幼崽。
据说是猎人进山打猎,在一个老虎洞里掏的,下上后售卖,正好被去庄子上拉梅花鹿的林府管事儿碰到,想着主子们可能会感兴趣,就买了下来。
言娘很高兴,连想看的梅花鹿都没那么吸引人了。
嗷,不愧是大猫,那小哈欠,那猫猫洗脸动作,那大脚板,萌化了言娘的心。
没想到我有生之年,竟然能养老虎。
抱着打理好的小老虎,言娘爱不释手。
要亲自给它喂奶,给她撸毛毛。
小老虎养不了多久,等大了就得放生了,要紧现在有机会多撸撸。
言娘陶醉的用脸颊蹭大猫的毛毛,忽然听呦呦叫娘。
言娘抬眼看过去,原来有两只梅花鹿前脚离地,如人一样直立着打架呢。
梅花鹿打架嘛,乾隆的画里有,真的在眼前上映了,这是写实啊。
今年的冬季,大家吃了不少的地道的东北菜。
不管是铁锅炖大鹅,酸菜鱼,还是火锅,尤其是冻豆腐,吸足了汤汁儿,很是美味儿。大家都很适应。
不过,就是蔬菜老少了,都是暖房里捂出来的。
言娘想到上世的芽苗菜,什么大豆、绿豆、红豆、豌豆、菠菜、芥菜、小白菜、蒲公英、小葱、大麦、小麦等,都能吃芽苗菜。
于是让下人们找种子,腾出一个院子试种芽苗菜。
林老爷说,这个方法不错,这边家家户户都烧炕,正好温度够捂芽苗菜,明年让百姓们也用上。
这可能是黛玉在家过的最后一个新年,大家都很珍惜。
这天,阿寿带着三胞胎在从花园里分割出来的练武场练习射箭。
双胞胎也跟着侍卫锻炼身体。
言娘、黛玉带着丫鬟嬷嬷们在旁边凑热闹。
阿寿毕竟年龄大,张弓射箭,箭准头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