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待打开箱子后,程止叔侄二人俱陷入了深深的沉默,饶是楼垚见过些世面,也被惊得张大了嘴。

“这……就是县主所说的,余钱?”程止有些不可置信地道。箱内装载了大量的金条玉器,另还有些铜钱。这些钱财用于重建骅县绰绰有余。

程少商眨了眨眼,感叹道:“蔚稚阿姊不愧是出身九代巨贾之家,真有钱!”楼垚赞同的点了点头。

历经几日的追踪,凌不疑成功活捉住了樊昌,叛乱终平。

文帝大赞凌不疑骁勇,大手一挥,又赏赐了凌不疑不少食邑。而凌不疑在途中,难免牵扯到了伤处,文帝便又在驻跸别院多留了些时日,令凌不疑好生卧床休养。凌不疑无一不从,文帝感叹子晟终是懂得爱惜自身了,要是他早日也能将终身大事定下来就好了!

为了凌不疑的婚事,文帝可谓是操碎了心。不过好在苦尽甘来,他终是在耕耤礼上看出了些苗头,凌不疑心悦胡蔚稚。这一点,在凌不疑平乱归来的当天晚上,文帝便在梁邱飞的口中打听得一清二楚。

是以文帝这几日都心情大好,连带着看御史的奏疏都顺眼了不少。今日,他又收到了从骅县递上的奏疏,代县令程止在奏疏中详述了骅县重建进程,并着力感激了捐献大量钱财的胡蔚稚。文帝眨眨眼,指着奏疏对曹常侍感叹道:“这稚儿啊,积善成德!你看看,重建骅县所需的钱财那可不是笔小数目,但她说捐就捐!”

曹常侍也附和道:“可不是嘛,福康县主不仅宅心仁厚,老奴还听闻她与宣平侯夫人常年搭建粥棚,救济难民。也会尽量给予那些穷苦之人营生,不至穷无所归。”

文帝连连点头,又大声道:“稚儿品貌兼备,也不知哪家儿郎能有幸将她娶回家哟。”

这时躺在后堂床榻之上养伤的凌不疑再也坐不住了,披着外衣便行至前厅来,对文帝跪拜道:“陛下,蔚稚捐献钱财助骅县重建,这等仁义之举,理应嘉奖。”

文帝垂头偷笑,然后清了清嗓子,传令再封赏胡蔚稚食邑五百户。见凌不疑露出了笑意,便打趣道:“满意了?”

凌不疑笑而不语。

这时,又有宫人进来低声禀报道:“启禀陛下,齐王归来,此刻在殿外等候传召。”

文帝闻言便低哼了一声,将手中的奏疏放下,冷声斥道:“他还有脸回来啊!”宫人吓得伏低了身子。

文帝又道:“让他给朕滚进来!”

宫人应诺退下。没一会儿,文钰便匆匆行来,跪地向文帝告罪。当时听闻骅县遇袭,文帝拦住了文钰不让他去冒险,可文钰担心姜姝母女安全,直接留书一封,带着一队亲兵就去寻人了。气得文帝直接摔了他留的书简,大骂竖子。白日夜里,文帝一直跟曹常侍抱怨文钰不懂事,但又的确担心其安危。

如今见他平安归来,便安下心来。但对于他不告而别之事,文帝仍是生气,便对文钰怒目而视:“你还知道回来啊?你这个竖子!”

文钰直起身子,乖觉道:“劳阿兄挂念。”

“谁挂念你了!”文帝怒道:“你还记得有我这个阿兄啊?”他又见文钰风尘仆仆,发丝稍显凌乱,便知这几日他定是日夜兼程的赶路,心下便有些不忍了。于是道:“就算你再担心姜夫人的安危,你也不能不告而别啊!”文帝已从文钰的留书中得知其心悦姜姝一事,他并不反对,文钰是他在这世上唯一的弟弟,他们文家兄弟姊妹几人,如今就剩他和文钰,文帝爱护文钰之心便如爱子一般。

“是弟弟思虑不周,还请阿兄消消气,生气伤身。”文钰深明文帝的脾性,他以幼时常用的称呼唤文帝,又认错态度良好,文帝必会不舍得重罚他。

文帝也如他所想,低叹了几声便不再责骂。转而关心起文钰这几日的境遇,得知他已将姜姝母女安全护送至汉中郡,便点了点头道:“想必这几日你赶路也辛苦了,好好梳洗一番休息去吧。”

文钰轻快道:“多谢阿兄,弟弟这就告退!”随后,又有些后知后觉地看了凌不疑一眼。

凌不疑知他所想,轻笑道:“齐王且安心休息,黑甲卫巡逻定不会扰您休憩。”

文钰这才彻底放下心来,步履轻松地朝后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