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一系的毒计如同淬毒的暗器,悄无声息地袭向林宸体系的命脉。然而,能引领帝国走到今日的林宸,绝非坐以待毙之辈。面对这旨在“釜底抽薪”的围攻,他不再沉默,而是选择以攻代守,在朝堂、经济与战略层面,发起了一场凌厉的反击。
一、 金殿博弈,以攻为守
大朝会,气氛凝重。周延儒一派的官员率先发难,引据弹章,慷慨陈词,大谈“远洋公司垄断之弊”、“格物院尾大不掉之患”、“军器当收归统一调度之必要”。
这一次,林宸没有等对方全部表演完毕,便主动出列,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陛下,诸公所言,看似为国为民,实则句句诛心,欲陷臣于不忠不义,欲毁我大明中兴之基业!”
他开门见山,直接将矛盾提升到“忠奸”与“国运”的高度,让原本准备和风细雨讨论“制度优化”的周延儒等人心头一凛。
“远洋公司,乃官督商办,其章程陛下亲阅,其利润年年充盈国库、内帑,其船队护卫海疆、开拓商路,惠及万千沿海百姓,何来‘与民争利’?若说垄断,漕运岂非更大垄断?为何昔日无人提及?只因触动了某些依托旧漕运牟利的蠹虫之利乎?”林宸目光如电,扫过几个跳得最欢的御史。
“格物院尾大不掉?臣请问,若无格物院之‘尾’,何来北疆破罗刹、南洋震西夷之‘威’?何来京通铁路之便利、新式织机之惠民?难道要回到刀耕火种、任由外虏欺凌的时代,才不叫‘尾大不掉’?”他言辞犀利,以实实在在的功绩反击空泛的指责。
“至于军器统筹……臣请问,由一群不知铳炮为何物的文官来‘统筹’军器研发与列装,是要让我大明将士拿着不合用的烧火棍上阵杀敌吗?格物院研发新器,自有兵部、前线将领参与论证,流程清晰,监督严密(观察团尚在院中),何须再设一重叠衙门,徒增掣肘,贻误战机?!”
他一番连消带打,将对方的指控驳得体无完肤。然而,他知道这还不够。
“陛下!”林宸转向崇祯,语气恳切而沉痛,“臣非贪恋权位之人,所做一切,皆为陛下,为大明!然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人见不得国家强盛,见不得陛下拥有足以扫平内外之患的利器!他们今日可攻讦远洋公司、格物院,明日便可攻讦新政、攻讦陛下信任的任何能臣干吏!此风若长,则人人自危,谁敢任事?谁敢创新?难道要回到昔日党争内耗、空谈误国的老路上去吗?!”
他直接将问题拔高到了“阻碍国家强盛”和“破坏政治生态”的层面,并巧妙地将自己与所有“能臣干吏”捆绑在一起。
崇祯皇帝端坐龙椅,面色变幻。周延儒等人的奏请,他确实有所心动,毕竟制衡权臣是帝王本能。但林宸这番掷地有声的反驳,以及那句“谁敢任事?谁敢创新?”深深触动了他。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帮他解决麻烦、缔造强盛的能臣集团,而不是一个因循守旧、互相攻讦的官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