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制礼作乐与益州惊澜

边境线上,战争的阴云再次悄然凝聚。

然而,曹操亦非庸主。

他在迅速稳定成都秩序后,立刻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一边以高官厚禄拉拢益州部分大族,一边以铁腕手段清除异己,同时加紧整军备武,加固关隘。

南北对峙的两位雄主,一位坐拥中原正统,一位手握巴蜀天险,虽未直接刀兵相见,却已在政治、舆论、谍战等各个领域展开了更加激烈的较量。

就在这山雨欲来的紧张氛围中,洛阳新宫的太庙遗址上,举行了迁都后的第一次大型祭天仪式。

蔡琰身着十二章纹冕服,手持玉圭,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一步步登上祭坛。

香烟缭绕,钟鼓齐鸣。

她仰望苍穹,心中默念的不仅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更是对脚下这片土地、对这个新生王朝未来的无限期许与沉重责任。

仪式结束后,诸葛亮陪在她身边,漫步在初具规模的宫苑中。

“孔明,这新都气象,可能镇得住这万里江山?”

蔡琰望着远处仍在施工的殿宇,轻声问道。

诸葛亮目光扫过井然有序的工地和远处隐约的邙山轮廓,语气坚定:

“主公,都城之固,在德不在险。

只要新政惠民,制度得宜,将士用命,文武归心,则洛阳便是天下人心所向之坚城。”

蔡琰微微点头,正欲再言,却见一名心腹宦官匆匆而来,呈上一封来自江东的密信。

蔡琰拆开一看,眉头微蹙,随即递给诸葛亮。

信是孙权所写,内容依旧谦恭,先是祝贺洛阳新宫初成,随即话锋一转,提及近来“北地流言纷扰”,有传言称朝廷有意在平定益州后,“顺流东下,以竟全功”。

孙权表示对此“绝不相信”,但仍“恳请”朝廷能给予“明确安抚”,并再次提出了希望获得“神火”核心技艺的请求,言辞间较以往更为急切,甚至隐含一丝不易察觉的威胁。

“这只老狐狸,”蔡琰冷哼一声,

“曹阿瞒在益州刚动手脚,他这边就坐不住了。”

诸葛亮看完信,沉思片刻,道:

“孙权此信,看似试探,实则心虚。

曹操得蜀,其势涨,而我朝重心西移,江东压力倍增。

他既怕我朝与曹操两败俱伤后他无法独善,更怕我朝迅速平定益州后下一个目标便是他。

故以此信,一为探听虚实,二为索取实利,三……或许也是在为可能的变局预留后路。”

“你以为该如何回复?”

“可暂作安抚,重申朝廷以‘安抚天下、重现太平’为志,无意轻启江东战端。

然‘神火’之术,仍不可予。

可再赠一批军械,并开放部分沿海榷场,以安其心。同时,”

诸葛亮目光微凝,

“令黄忠水师加强巡弋,江夏、庐江等地驻军保持戒备。

需让孙权明白,朝廷不愿东顾,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恩威并施,方是长久之道。”

“便如此吧。”

蔡琰揉了揉眉心,感到一丝疲惫。

这天下棋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

她抬头望向南方,目光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落在了那云雾缭绕的蜀道,也落在了波涛汹涌的长江。

“益州……江东……”

她低声自语,“这盘棋,才刚刚到中局啊。”

而此刻,在她看不见的益州深处,被软禁的刘璋于绝望中悬梁自尽的消息,正被严密封锁。

曹操得知后,只是冷漠地吩咐了一句“秘不发丧,以疾薨告天下”,随即加紧了在蜀中的战备。

一场更大规模的风暴,正在巴山蜀水间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