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雾锁江夏

孙策新得江夏,需时间消化。

我料其会先巩固江夏,清除黄祖残余,同时以水军封锁江面,威慑荆州。但兵锋所指,已是襄阳无疑。”

“朝廷使者已在荆州,我们该如何应对?”徐庶问道。

郭嘉沉吟道:“立刻以天子名义,发出两道诏令。

其一,嘉奖孙策讨逆(指黄祖曾袭杀孙坚)之功,表其为‘讨逆将军’,承认其对江夏的占领,但告诫其‘宜安抚百姓,勿伤及无辜’,将其行为框定在‘复仇’与‘讨逆’范围内,避免其无限扩张。

其二,申饬刘表御下不严,致使边将(黄祖)屡生事端,招致兵祸,责令其妥善处理后续,安抚荆州民心,并……暗示朝廷愿为其与孙策调解。”

他看向蔡琰和徐庶:

“我们要做的,不是阻止孙刘相争,而是要将这场争斗,纳入朝廷的掌控之中。

让刘表更加依赖朝廷的调停,也让孙策的扩张,至少在名义上,得到朝廷的背书。

同时,密切关注刘备动向,江夏巨变,他的机会……或许来了。”

仿佛是为了印证郭嘉的预料,数日之后,来自襄阳的密报证实了刘备的异动。

黄祖被杀、江夏失守的消息传至襄阳,荆州震动,人心惶惶。

刘表又惊又怒,一面急调蔡瑁、张允等人率水陆军前往夏口一带布防,防止孙策西进,一面则加紧了内部的排查和控制。

而刘备,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

就在襄阳城内因前线败绩而一片混乱,刘表及蔡瑁等人的注意力被孙策牢牢吸引之时,刘备以“巡视野地,勘察防务”为名,向刘表请命前往荆南。

此刻的刘表,焦头烂额之际,既担心刘备留在襄阳成为隐患,又希望他能去荆南稳定后方,抵御可能来自交州或武陵蛮的骚动,更寄希望于刘备能在荆南牵制一部分孙策的精力,在蒯越、伊籍等人或明或暗的促成下,竟鬼使神差地同意了刘备的请求,表其为“荆州南部都尉”,督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军事(实则空头支票,四郡太守皆刘表心腹)。

刘备得令,毫不迟疑,当日便带着关羽、简雍、孙乾以及其徐州精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离开了襄阳这个囚笼,星夜兼程,南下而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等到蔡瑁反应过来,想要阻止时,刘备早已消失在南方的崇山峻岭之中。

“刘备,脱困了。”

徐庶将密报放下,语气复杂,“此人龙跃深渊,恐非荆南所能困住。他日必成心腹之患。”

郭嘉却似乎并不意外,反而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金鳞岂是池中物。让他去荆南搅动风云,总好过困在襄阳,成为刘表对付我们的棋子。

荆南四郡,蛮汉杂处,刘表统治薄弱,正好让刘玄德去耗费心力。

他与孙策,一南一北,皆欲图谋荆州,且看他们如何博弈吧。

朝廷,只需稳坐钓鱼台。”

然而,就在南方局势因孙策复仇、刘备南下图谋荆南而风起云涌之际,一个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从宛城方向传来。

曹操在穰城前线,面对张绣的顽强抵抗和贾诩的诡计,久攻不下,师老兵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