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兵锋暗指向

孙策猛地转身,目光如电。

“非也。”

周瑜微微一笑,眼中闪过智谋的光芒,

“仇要报,但需换一种方式。

黄祖虽镇守江夏,然其本人及其麾下将领,并非时刻居于军中。

我可遣精细死士,伪装成商旅或流民,潜入江夏乃至其治所沙羡附近。

细作回报,黄祖性好游猎,且其麾下大将邓龙、陈就等人,亦各有习性癖好。

待其出巡、游猎或松懈之时,精选锐士,雷霆一击!

若能阵斩黄祖或其心腹大将,则江夏敌军必士气崩沮,届时或可不战而屈人之兵,至少也能极大削弱其防御。”

孙策闻言,眼中精光大盛:

“斩首行动?好!此计大妙!

省却大军征战之苦,直指仇寇首级!

公瑾,此事便交由你全权筹划,需何等人物、器械,尽管道来,我无不允准!”

一场针对敌方统帅的精密刺杀计划,开始在江东紧锣密鼓地布置。

孙策的复仇之火,将以一种更隐蔽、也更致命的方式燃烧。

河北,邺城。

袁绍志得意满地享受着迫走公孙瓒、压制朝廷幽南势力的快意,但他的野心并未就此满足。

辽东,那片相对偏远却地域广袤的土地,以及逃到那里的公孙瓒残部,始终是他心头的一根刺。

“公孙瓒败逃辽东,犹如丧家之犬,然其麾下犹有数千幽燕铁骑,若让其与辽东本地豪强勾结,站稳脚跟,必成后患!”

袁绍对着麾下谋士武将,慷慨陈词,

“且辽东地广人稀,盛产良马、皮毛,若能取之,则我军再无马匹之忧,更可自北向南,对朝廷形成夹击之势!”

谋士沮授表示赞同:

“主公所言极是。

辽东乃疥癣之疾,然久拖不治,亦恐成心腹之患。

宜趁其新败,人心未附,公孙瓒立足未稳之际,速遣良将,统率精兵,东出卢龙塞,一举平定辽东,永绝后患!”

然而,郭图却提出异议:

“主公,大军东征,粮草转运艰难,且北地寒冬将至,用兵非易。

朝廷在幽南虎视眈眈,若我军主力东向,其与鲜于辅趁机发难,如之奈何?

小主,

不如先巩固幽州,待来年春暖,再图辽东不迟。”

袁绍闻言,又有些犹豫起来。

审配、逢纪支持立即出兵,辛评则倾向于郭图的稳妥之策。

最终,袁绍决定采取一个折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