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计一出,满堂皆惊。
张昭沉吟不语,仔细思量其中利害。
程普、黄盖等将领眼中则爆发出精光,此计若成,确是当前最稳妥、收益最大的方案。
孙策脸色变幻,内心剧烈挣扎。
父亲的遗物,竟要献给逼死父亲的仇人之一?
但周瑜的分析无疑是最符合现实和利益的。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公瑾此计…虽不甘心,却是上策。只是,如此一来,岂非违背了与陈留的盟约?他们让我们直接起兵反袁,我们却…”
周瑜淡然一笑,带着几分傲然:
“伯符,乱世之中,盟约亦需为自身利益服务。陈留欲借我之手牵制袁术,我等亦可用其势,却不必完全听其号令。我们以玉玺换取出征江东之名,同样能牵制袁术部分兵力,使其不敢全力北顾,客观上已助刘备解围,并未完全违背盟约,只是方式不同。待我等立足江东,届时是友是敌,主动权在我!”
孙策闻言,终于下定决心,猛地一拍案几:
“好!就依公瑾之计!即刻准备,我亲自前往寿春,献玺请兵!”
“伯符不可!”
周瑜连忙阻止,“袁术多疑,你亲身前往,若其翻脸,危矣!遣一能言善辩之心腹前往即可。”
最终,议定由孙策和周瑜共同挑选的辩士吕范,携玉玺副本(真品妥善藏匿)及孙策亲笔信,前往寿春游说袁术。
就在江东定计,欲以玉玺为饵,行金蝉脱壳之计的同时,天下的棋局仍在缓缓转动。
长安,残破的未央宫在秋风中更显萧瑟。
李傕、郭汜把持朝政,互相猜忌,争斗日益激烈。
太尉朱儁等老臣试图居中调和,却收效甚微。
皇帝刘协形同傀儡,在权臣的夹缝中艰难度日。
关中各郡县因连年战乱和军阀横征暴敛,民生凋敝,饿殍遍野。
曾经的大汉都城,如今只剩下无尽的颓败与绝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来自长安的诏令,几乎无法传出函谷关,对关东诸侯的影响力已微乎其微。
河北,邺城。
袁绍得知吕布进驻聊城,并与陈留蔡琰似有盟约后,果然如郭嘉所料,放缓了对易京公孙瓒的围攻步伐,分兵黎阳,以防不测。
这给了苟延残喘的公孙瓒一丝喘息之机,但也仅是延缓了败亡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