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蝉鸣阵阵。
陈留郡却无半分慵懒,处处透着革故鼎新的忙碌气息。
自蔡琰定下“陈留尹”名号,并决心广纳贤才后,以徐庶、陈群为首的文官体系便高速运转起来。
数日之内,一份精心草拟、措辞恳切而又胸怀大志的《陈留尹招贤令》,便被抄录数百份,不仅张贴于陈留郡各县城门、市集要道,更由精干信使携往兖州、豫州、乃至荆州、徐州等邻近州郡的交通枢纽、士人聚集之处。
这份招贤令,与寻常征辟文书大不相同,其文由蔡琰亲自定调,陈群执笔,徐润色,字里行间,既显露出求贤若渴的诚意,又隐约透出不凡的志向:
“陈留尹琰,谨告天下贤达志士:
呜呼!皇纲失统,社稷颠危,豺狼窃柄,四海鼎沸。
琰本女流,遭逢乱世,岂敢有妄图?
然目睹生民涂炭,乡梓丘墟,肝肠寸断,痛何如哉!
今幸赖将士用命,士民协力,暂得安守陈留一隅,保境息民。
然琰才疏德薄,常恐力有不逮,负百姓之望,违上天好生之德。
窃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帝王之业,非一士之略。
昔燕昭筑黄金台,而乐毅自魏至;齐桓设庭燎之礼,而宁戚由卫来。
今天下板荡,正志士立功之秋也!
琰虽不敏,愿效先贤,开诚心,布公道,虚席以待四方英杰。
凡有:
通晓政务,明于律令,能理赋税、安黎庶者;
韬略在胸,勇武兼备,能整军旅、卫疆场者;
明察秋毫,持身中正,能断狱讼、肃奸邪者;
精于算术,善于经营,能掌府库、通有无者;
熟知农时,善治沟洫,能劝耕桑、丰仓廪者;
巧思妙想,擅制器械,能利民用、强军备者;
乃至饱读诗书,明于典章,能宣教化、育人才者;
或有一技之长,于国于民有益者……
无论出身寒素,或是世族名门;
无论来自州郡,或是游学四方;
无论年长德劭,或是少年英锐;
更无论其为须眉男儿,抑或巾帼女子!
但有一才一艺,足以匡补时弊,造福生民,琰必倒履相迎,量才授职,厚禄以待,推心置腹,共图大业!
若贤士怀瑾握瑜,而困于泥途,琰愿为伯乐,助骋千里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