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示之以弱

数支精干的商队,在琰堡精锐的暗中护卫下,携带着精美的琉璃器(蔡琰凭借前世记忆指点烧制)、上等皮货和金银,分别前往袁术控制的南阳和刘表治下的襄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堡内,煮盐的土灶连夜垒起,矿洞的挖掘日夜不息。整个琰堡,如同一张拉满的弓,在巨大的压力下,迸发出惊人的韧性。

半月后,曹操的回信与使者一同抵达。

信中,曹操言辞客气,追忆与蔡邕的友谊,称赞蔡琰“巾帼不让须眉”,并表示愿与琰堡“永致和睦”。

对于曹仁驻军,则轻描淡写地解释为“剿匪所需,暂驻休整”。

更重要的是,曹操收下了那五十套明光铠,并回赠了百匹战马!

消息传回,琰堡上下,一片欢腾!

这意味着,来自曹操的直接军事威胁,已暂时解除。

几乎在同一时间,前往南阳的商队也传回捷报。

袁术麾下大将张勋,对琰堡的琉璃器爱不释手,亲自批示,允诺开通一条“官督商办”的秘密贸易线路,盐铁等物,皆可交易。

笼罩在琰堡上空的阴云,终于被撕开了一道裂口。

夜色中,蔡琰再次独立墙头。春风拂面,已带暖意。

徐庶默默来到她身后,轻声道:

“主公,此关虽过,然刘岱未退,四方虎狼环伺。前路依旧艰险。”

“我知道。”

蔡琰望着远方沉沉的夜色,声音平静却蕴含着力量,“经此一事,我更明白一个道理。”

“哦?请主公明示。”

“在这乱世,求生之道,无非八个字。”

她缓缓转身,眼眸在夜色中亮如星辰,“内修德政,外示利器。”

“怀仁,方可凝聚人心,根基稳固。有剑,方能震慑豺狼,赢得喘息。”

“从今日起,‘靖难军’不止要能战,敢战,更要能守,让百姓能耕,能工,能商!我们要让这琰堡,成为这乱世中,无人敢小觑的势力!”

她的声音不高,却仿佛带着千钧之力,融入这中原的春风,传向不可知的未来。

砥柱已立,看洪流汹涌,能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