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批数千份《京师快报》,由上百名小贩和报童,涌入京城的大街小巷时,一场舆论的风暴,正式拉开了帷幕。
“卖报!卖报!《京师快报》!一文钱,知天下事!”
“苏先生亲传养生秘诀!神探狄仁杰断奇案!今天的米价菜价全都有!”
起初,人们只是好奇。
一文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识字的秀才,管家,纷纷买上一份。
不识字的老百姓,也被那“神探断案”的故事吸引,三五成群地,围在识字的报童身边,听他念叨。
然后,引爆开始了。
国子监的监生们,为了《黄金案》的下一个线索,争论得面红耳赤。
后宅的夫人们,被那句“水要煮沸”的养生诀窍点醒,纷纷命令下人,以后家里的水,不烧开不准喝。
小商小贩们,则惊喜地发现,他们可以根据报纸上的价格,来决定今天去哪里进货,能多赚几个辛苦钱。
《京师快报》,火了。
彻彻底底地,火了。
它就像一种病毒,在短短一天之内,就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人们讨论的,不再是“清河县的纺工有多惨”,而是“狄仁杰到底是怎么发现那个假校尉的”。人们关心的,不再是“苏神童是不是妖童”,而是“明天的报纸,苏先生又会教什么养生妙法”。
严嵩那套悲情叙事的舆论攻势,在这种全新的,集新闻、娱乐、实用信息于一体的降维打击面前,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他辛辛苦苦挑起来的民怨,被一份小小的报纸,轻而易举地,冲得七零八落。
严府。
严世蕃将一份《京师快报》,狠狠地摔在地上,气急败坏地吼道:“荒唐!简直是荒唐!他一个黄口小儿,竟然用这种不入流的话本淫巧,就……就破了我们的局?”
他想不通。
他们明明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明明手握着百姓的血泪,为何,会败给一篇虚构的故事和一句“水要煮沸”的废话?
严嵩没有发怒。
他只是捡起那份报纸,浑浊的眼睛,死死地盯着“苏先生格物养生说”那七个字。
许久,他才缓缓地,吐出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