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他能做初一,咱们就能做十五!

他知道,这便是盟友的力量。

“如此,便多谢刘叔叔了。”苏明理起身,郑重地行了一礼。

“诶!自家人,说这些就见外了!”刘文正哈哈大笑,扶起他,心中畅快无比。

能为苏明理办成这件事,既是卖了一个天大的人情。

也让两家的关系,通过这实实在在的利益往来,变得更加紧密和牢靠。

而消息,总是不胫而走的。

苏明理“庇佑”全族,为苏家村上千亩地免除赋税的消息。

没过几天,便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清河县的士绅圈子。

一时间,舆论哗然。

清河县的茶楼酒肆里,到处都是关于此事的议论。

“听说了吗?那苏小三元,竟将自己秀才免赋的五十亩额度,用到了全族人身上!”

“何止五十亩!我听说是上千亩地都‘投献’到了他名下!官府竟也认了?”

“这你就不懂了。徐学政亲笔题字的‘文魁’匾额还挂在他家门口呢!赵知县又是他的坚定盟友,这点面子,谁敢不给?”

“嘶……好大的手笔!如此一来,他苏家村的族人,岂不是每年都省下了大笔钱粮?这苏明理,真是好手段,好魄力!”

大部分人,对此事都抱着一种敬佩和羡慕的态度。

“为宗族谋利”,本就是儒家推崇的品德。

苏明理此举,不仅在道德上无可指摘,更彰显了他重情重义、饮水思源的君子之风。

也为他“养望”之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有人敬佩,自然就有人嫉妒。

县城王家,同样是清河县有名的耕读世家。

其家主王员外,与几位同族乡绅,正聚在一起,脸色都有些不太好看。

“这个苏明理,真是好心计!”

一个矮胖的乡绅愤愤不平地说道,“他这么一搞,名声是有了,人心也收买了,可他让咱们这些人,以后还怎么在族里做人?”

王员外呷了口茶,慢悠悠地说道:“是啊。他苏家一毛钱赋税不用交,咱们王家的族人,却还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和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