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
当这两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苏明理的脑海中炸响时。
所有看似杂乱无章的线索,在这一瞬间仿佛都被一只无形的大手串联了起来。
形成了一条清晰而又致命的逻辑链!
他为什么会想到威县?
因为就在刚才,他脑海中过滤所有信息时,几个看似毫不相干的细节突然碰撞在了一起。
细节一:在黄世仁的履历卷宗中,曾有那么一笔带过的记载。
黄世仁在被提拔为平阳县令之前,曾有过短暂的、不到半年的时间,在威县担任过县丞。
那是一段他履历中,几乎可以被忽略不计的经历。
细节二:在那些受害百姓的口供中,不止一人提到,平阳县每年都会有一些“被失踪”的人口。
这些人,大多是些无家可归的流民,或是得罪了豪强的破产佃户。
黄世仁对外宣称,这些人是自行逃离了。
但口供中隐约提及,这些人似乎是被秘密地、成批地送往了某个地方。
细节三:在那些被篡改过的赋税账目中,苏明理发现了一个极为隐蔽的规律。
平阳县每年的“火耗”(官府在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额外加征的部分),其数额,远远超过了正常的标准。
而这笔巨额的、不入正账的钱粮,其最终的去向,却成了一个谜。
卷宗上,没有任何记录。
细节四,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在那张巨大的舆图上,苏明理发现,从平阳县到威县,有一条极为隐蔽的、穿山而过的小路。
这条路,在官方的舆图上,甚至没有标注。
但它,却能将两县之间的路程,缩短一半以上!
这四个细节,单独看似乎都说明不了什么。
但当它们被串联在一起时,一个可怕的、隐藏在黑暗之下的罪恶产业链,便赫然浮现在了苏明理的眼前!
“人……钱……”
苏明理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
他快步冲回书案前,从一堆卷宗中,飞快地抽出了一份。
这份卷宗,是关于威县的。
它很薄,内容也很简单。
因为所有人都认为,威县与此案无关。
上面只简单记录了威县的基本情况。
威县,地处山区,土地贫瘠,人口稀少。
但它,却有一个平阳县所没有的东西。
一座由朝廷工部与地方联合开办的……官营铁矿!
铁!
在大周朝,这可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盐铁专营,国之根本!
任何私人,都不得私自开采、贩卖铁矿,违者,以谋逆论处!
而官营铁矿的运作,则需要大量的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