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
徐阶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这个孩子,心性太高,风骨太傲,在得知有人要用卑劣的手段对付他之后,他很可能会为了追求所谓的‘无懈可击’,而将自己的文章,写得过于四平八稳,过于中正平和。从而……收敛了他最宝贵、最耀眼的光芒。”
“老夫要的,不仅仅是一份让他平安过关的答卷,老夫要的,是一份能让所有宵小之辈,都羞愧到无地自容的、足以光耀整个大周文坛的惊世之作!”
“老夫担心,他为了应对这场阴谋,反而会……委屈了自己,委屈了自己的才华。”
王守仁闻言,这才明白了徐阶的深意。
原来,学政大人他,不仅仅是要保护苏明理,他更是心疼苏明理的才华。
不希望这块绝世的美玉,因为要躲避污泥,而被迫收敛起自己的光辉。
这份爱才之心,当真是……深沉如海。
……
苏明理自然不知道徐阶的这份担忧。
此刻的他,已经完全沉浸在了书写的世界之中。
他的心,前所未有的平静。
他没有去想什么阴谋,也没有去想什么敌人。
他的脑海中,只有圣人的教诲,只有文章的起承转合。
当他写下“破题”二字时,一股堂皇正大的气势,便已跃然纸上。
“题中为政以德四字,乃通篇之纲领也。盖圣人之政,非以权术,非以刑罚,而以德化为本。德者,如天之北辰,巍然不动,而万物自归之。”
仅仅二十余字,便将题目的核心要义,精准地点出。
用词平实,却掷地有声!
紧接着,承题、起讲……
他的笔尖,在纸上稳定地移动着。
每一个字,都像是从他的心中流出,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他的文章,确实如徐阶所料,写得极为“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通篇引用的,皆是《论语》、《孟子》中最经典、最核心的语句。
他没有用任何一个生僻的典故,也没有玩弄任何文字游戏。
他的论述,层层递进,逻辑之严密,仿佛一座用巨石垒砌的堡垒,找不到一丝一毫的缝隙。
然而,就在这看似“四平八稳”的文字之下,一股隐藏的、沛然莫能御之的锋芒,却在悄然凝聚。
他论“为政以德”,不仅仅是在说君王的德行,更是在暗暗批判那些“为政以暴”、“为政以贪”的酷吏!
他赞“众星共之”,不仅仅是在说百姓的归心,更是在警示那些离心离德、鱼肉乡里的官吏,必将被万民所唾弃!
他的每一句话,表面上,都是在阐述圣人之道。
但骨子里,却句句都是射向平阳县酷吏黄知县、射向他背后那些贪腐集团的、最锋利的箭矢!
这是一种更高明的写法!
是将自己的愤慨与抱负,完美地隐藏在圣人的言语之下。
让文章既符合科举的规范,又充满了现实的批判力量!
当最后一笔落下,苏明理轻轻地吁了一口气。
他看着眼前这份答卷,眼中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神色。
这,就是他为那些敌人准备的礼物。
一份让他们找不到任何借口来判定为“劣等”,却又足以让他们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