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猛地一掌拍在书案之上,那厚实的紫檀木书案,竟被他这一掌拍得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
他锐利的眼眸中,此刻已是杀机毕现!
他知道,苏明理将这封特殊的“策论”交给自己,不仅仅是在为民请命,更是在进行一场豪赌!
他赌的,是自己这位学政大人,是否有为民做主的担当与勇气。
赌的,是自己是否有能力去揭开这地方官场盘根错节的黑幕。
赌的,更是自己是否会为了所谓的“官场和气”,而选择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竖子……好胆!”
徐阶低声自语,这句“竖子好胆”,不知是在骂那胆大包天的黄知县,还是在赞那敢于行此险招的苏明理。
他闭上眼睛,深吸了几口气,强迫自己那颗因愤怒而剧烈跳动的心脏,渐渐平复下来。
他知道,此事牵连甚广,绝不能意气用事。
那黄知县敢如此嚣张,其背后必然有更高级别的官员作为靠山,甚至可能牵涉到府衙乃至省城的某些人物。
自己虽然身为学政,有监察之权。
但若没有确凿的证据和周密的计划,冒然出手,不仅难以将对方一网打尽。
反而可能打草惊蛇,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
他再次拿起苏明理的那篇“策论”,这一次,他看得更慢,也更仔细。
他不仅在看那些罪状,更是在分析苏明理的行文布局与其中隐藏的深意。
他发现,苏明理在“论证”这些案例之时,并非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将其与儒家经典中关于“仁政”、“德治”、“民心向背”的论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他看似是在批判黄知县的“不仁不义”,实则是在用圣贤的言论,为自己即将要采取的行动,寻找最坚实的理论依据与道德制高点。
他将此案,从一桩单纯的刑事案件,拔高到了关乎“圣人之道能否行于天下”的路线之争!
“好手段……好心机……好魄力……”
徐阶的眼中,闪烁着越来越亮的光芒。
他知道,苏明理这不仅仅是在向自己“告状”,更是在向自己呈上一柄足以斩妖除魔的“尚方宝剑”!
有了这篇策论,有了其中引用的圣贤之言,自己出面彻查此案,便不再是单纯地介入地方政务。
而是在维护儒家正统,是在践行圣人教诲!
其名义之正,其道理之大,足以让任何试图阻挠之人,都为之忌惮三分!
“苏明理啊苏明理……”
徐阶将那份策论轻轻放下,脸上露出了一个冰冷而又坚决的笑容,“老夫,果然没有看错你。”
“你既然敢将这柄剑递到老夫手中,那老夫……若是不借此机会,荡涤一番这冀州的污浊,岂非也辜负了你这份信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