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一个开篇立论!直指要害,气势不凡!”
钱学正忍不住在心中暗赞一声。
他迫不及待地往下细读,越读越是心惊,越读越是拍案叫绝。
那策论中关于浚河道、固堤防、修堰塘、兴灌溉、通商路、减关卡的具体措施,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既有对河间府实际情况的深刻洞察,又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更有一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前瞻性思考,让他这个浸淫经史数十载的老学究也自愧弗如。
“此等见识!此等格局!非大才不能为此言啊!”
钱学正激动得胡须微微颤抖,他连忙将这份策论郑重地标注出来,并推荐给同组的其他阅卷官传阅。
很快,这篇策论便在阅卷官之间引起了轰动。
他们争相品读,无不为其深刻的见解、严谨的逻辑、以及那份超越寻常的忧国忧民情怀所深深折服。
“此文当为今科策论之冠!”一位阅卷官斩钉截铁地说道。
“何止是策论之冠,依我看来,其八股文与试帖诗若能有此策论一半水准,此子便是案首的不二人选!”另一位也深以为然。
这份特殊的策论,连同其同样出色的八股文和试帖诗,很快便被层层上报,最终摆在了主考官孙明哲孙知府的案头。
孙知府早已从各方听闻了关于清河县那位八岁神童苏明理的种种传闻,也曾在巡场时对那个镇定自若的小小身影留下过一丝印象。
此刻,他拿起这份试卷,心中虽有几分好奇,但更多的还是一种审慎与公允。
他逐字逐句地仔细品读,从八股文的破题承转,到试帖诗的格律意境,再到那篇石破天惊的策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他读到那篇《论河间府水利兴修与农商繁荣之策》时,尤其是其中关于“以工代赈”、“官督商办”等颇具创新性的提议,以及对河间府水利症结的精准剖析和系统解决方案时。
孙知府那张素来平静无波的脸庞上,也终于露出了难以掩饰的震惊与激赏之色。
他猛地一拍桌案,霍然起身,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语:“天才!当真是天纵奇才!此子若能顺利成长,悉心培养,他日必为国之栋梁,朝之柱石啊!”
他当即提笔,毫不犹豫地在这份试卷的卷头,用朱砂批下了“卓绝群伦,当为榜首”八个大字!并额外加了一句评语:“经世之才,策论惊艳,洞悉时弊,远见卓识,他日成就,未可限量!”
终于,在万众期待之中,放榜之日如期而至。
这一日,河间府学宫之外,再次被围得水泄不通。
黑压压的人群如同潮水般涌动,从清晨开始便已占据了每一个有利的地形。
空气中充满了各种嘈杂的声音。
焦急的询问、紧张的议论、兴奋的猜测,以及对即将揭晓的命运的深深渴望。
苏明理、刘明宇、钱文轩、赵子敬四人也早早来到了榜前。
苏明理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仿佛眼前这喧嚣的场面与他无关。
刘明宇则紧张得手心全是汗,不时地踮起脚尖向远处眺望,嘴里还不停地碎碎念着:“快点啊!快点啊!怎么还不张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