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县丞大人的欣赏引荐

不多时,热菜也陆续端了上来。

有清蒸的河鱼,肉质鲜嫩,有小炒的本地时蔬,碧绿爽口,还有一道用山菌和嫩笋烩制的素斋,清香扑鼻。

主食则是晶莹剔透的白米饭。

四菜一汤,虽算不上奢华,但食材新鲜,烹饪考究。

无论是色泽还是香气,都远非苏家平日的饭食可比。

“来,明理,尝尝这个清蒸鳜鱼,是我们清河特产,肉质最是细嫩。”

刘明宇显得格外殷勤,他小心翼翼地用公筷为苏明理夹了一块靠近鱼腹、少刺多肉的鱼块,轻轻放在苏明理面前的小碟中,语气中充满了真诚的推荐。

“多谢明宇兄。”苏明理连忙起身,微微欠身道谢,这才重新坐下,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品尝起来。

那鱼肉果然鲜美异常。

入口即化,没有丝毫腥气,只有淡淡的姜葱清香和鱼肉本身的甘甜。

让今生没怎么吃过好东西的苏明理也不禁暗暗点头。

刘文正看着儿子对苏明理这般殷勤备至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却并未多言。

他只是端起酒杯,对苏明理示意了一下,自己浅酌了一口。

席间,刘文正并没有刻意去考校苏明理什么深奥的学问,而是以一种更为轻松的方式,与他闲聊家常。

他会问及苏家村的农事,比如今年的收成如何,村民们平日里都种些什么,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苏明理便将自己所知的一一据实回答,言辞质朴,却也条理分明。

他会说到村里田地大多贫瘠,靠天吃饭,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一旦遇到旱涝,百姓便苦不堪言。

也会提到村民们虽然勤劳,但耕作方法相对落后,缺乏有效的增产手段。

他谈及自家“开源”的经历,说到采药和制作竹木小玩意儿时,刘文正和刘明宇都听得津津有味。

刘明宇更是忍不住插话道:“父亲,您是不知道,明理哥做的那些笔筒镇纸,还有那个玲珑解语环,可精巧了!我央求了半天,明理哥才答应下次也帮我做一个呢!”

“连翰墨斋的刘掌柜都赞不绝口,说是咱们清河县独一份的雅玩!”

刘文正含笑点头,目光中带着赞赏,他对苏明理能凭一己之力改善家境,已是颇为认可。

他又看似随意地问起苏明理平日读书的心得,比如对《四书》中某些章句的理解。

苏明理依旧是谦逊应对。

午宴的气氛,便在这般轻松愉快的闲谈中进行着。

苏明理食不言,寝不语,举止有度,丝毫没有乡野孩童初入官宦人家的局促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