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跨海平倭,孤将遁世

刘仁轨也笑道:“大总管所言极是。倭国大名各自为战,人心涣散,根本不是我大唐天兵的对手。接下来,便是登陆剿匪了。”

大唐水师顺利抵达出云港,港口早已被天皇派来的士兵控制,岸边摆满了粮食与淡水,名义上是 “犒劳大唐天兵”,实则是向唐军表忠心。李靖率领马步军率先登陆,脚踩在倭国的土地上,他高声下令:“命副将率一万马步军,随天皇的向导,先剿灭出云国附近的反叛大名;其余士兵就地扎营,休整一日,明日再向其他地区进发!”

在天皇向导的指引下,唐军如入无人之境。反叛大名的私兵大多装备简陋,缺乏训练,面对唐军的重甲步兵与骑兵冲锋,根本毫无抵抗之力。出云国大名安倍贞信率领五千私兵迎战,结果唐军骑兵一个冲锋,便将倭兵阵型冲散,安倍贞信也被唐军将领斩杀,头颅被悬挂在城门上示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消息传开,倭国各地的大名顿时慌了神。近江国大名佐佐木道誉本想抵抗,可看到唐军势如破竹的势头,直接带着家眷与财物,开城投降;萨摩国大名岛津忠久更是吓得连夜逃往深山,却被手下绑了起来,献给唐军以求自保。短短半个月,唐军便剿灭了二十多个反叛大名,控制了倭国本州岛的大部分地区,剩余的大名要么望风而降,要么躲进深山,再也不敢露头。

李靖将指挥部设在天皇的皇城附近,一面下令控制码头、石见山银矿等战略要地,一面派遣士兵修缮道路,确保粮草运输畅通。刘仁轨则率领大唐水师,沿着倭国海岸线巡查,将沿海地区的反叛大名残余舰队一一剿灭,彻底掌控了倭国的制海权。

“大总管,倭国沿海的反叛舰队已全部肃清,马步军也已控制了本州岛、四国岛的主要城市。” 副将向李靖禀报,脸上满是兴奋,“现在只需派人清剿躲在深山的残敌,便可彻底平定倭国!”

李靖点了点头,却并未放松警惕:“传令下去,刘大都护继续率领水师巡查,防止残余势力从海上逃窜;马步军分五路,向深山进发,清剿残敌,务必斩草除根。另外,立即派遣大量人手,在倭国各地寻找裴安将军及其他幸存者,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与此同时,李靖还写了一封捷报,派人快马送往长安。捷报中详细描述了唐军登陆后的战况,称 “倭国反叛大名已基本肃清,倭岛局势趋于稳定,正全力寻找裴安将军”。

长安城内,李世民收到捷报后,龙颜大悦,当即召集大臣,在太极殿举行庆功宴。“诸位爱卿,李靖、刘仁轨率领大军,短短半月便平定倭国叛乱,实乃我大唐之幸!” 李世民举起酒杯,高声说道,“朕决定,将倭国改名为‘扶桑’,待彻底控制后,划分辖地,派遣文官与采矿工匠前往,将扶桑纳入大唐版图!”

“陛下英明!” 大臣们纷纷举杯,殿内一片欢腾。永嘉、高阳、云儿、柒儿等人也收到了唐军平定倭国的消息,心中既为大唐的胜利高兴,又为裴安的下落担忧 —— 唐军已在倭国寻找多日,却仍未发现裴安的踪迹,他到底是生是死?

而此时的裴安,正率领着不到四百名幸存者,躲在一处深山的大溶洞中。溶洞宽敞干燥,洞内还有一处山泉,足以让他们暂时安身。自从上次遭遇沼泽与毒蜂袭击后,他们便格外小心,每日只派少量人外出寻找食物,其余人则在洞内休整,等待唐军的消息。

这日午后,众人正在洞内休息,负责警戒的哨兵突然慌张地跑了进来,声音带着颤抖:“将军!不好了!大量倭兵朝着溶洞方向而来,估计有一千余人,服色很杂,像是多个大名的残兵!他们来得很快,估计不到一刻钟就会到这里!”

裴安心中一沉,立即站起身:“快!所有人收拾东西,准备转移!” 可他刚说完,就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 这个溶洞只有一个出口,洞口外是一条狭窄的山道,两侧都是陡峭的悬崖,根本没有其他退路。

“将军,我们没地方可退了!” 李虎焦急地说道,“山道太窄,我们只能在洞口抵抗!”

裴安咬了咬牙,眼中闪过一丝决绝:“那就准备战斗!所有人都到洞口集合,弓箭手在前,刀手在后,绝不能让倭兵冲进来!”

众人迅速行动起来,将随身携带的干粮与水集中在洞内深处,然后在洞口列阵。弓箭手搭箭上弦,刀手手持横刀,紧张地盯着山道尽头。很快,远处便传来了倭兵的呐喊声,一千余名倭兵手持刀枪,朝着溶洞方向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