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清着玄青便服,未佩金符,只在腰间系一条素色丝绦。
他抬手,示意众人环坐,声音不高,却足以让最远处的欧冶子也听得清楚:
“第一件,也是今日请诸位共议的头等大事——
公主殿下允准,自西南灾区迁徙一万人入燕赵。”
话音落下,厅中像被风拂过,掀起一圈无声的涟漪。
沈万三第一个合拢账册,指尖在封面上轻敲;
杨士奇却微微皱眉,抬手止住众人私语,缓步出列,向李方清与众人各一拱手,语调沉稳:
“主公,诸位同僚,移民之事,万不可操之过急。
灾民此刻如惊弓之鸟,只道朝廷带走的便是能活命的,留下者难免心生怨怼;
而被带走之人,亦不知燕赵是沃土还是虎口。
加之桑梓难离,根脉难断,若仓促驱赶,恐半途生变。
依老臣之见,当先安其心,再安其身。”
议事厅里的空气因方才的热血而微微发烫,鲁班一句“灾民的选择上也要有所要求”却像一盆清水浇下,众人立刻静了三分。
鲁班推开案几上那只斗拱模型,用枯竹枝在沙盘里划出一道弯弧:
“诸位请看——燕赵现有耕地七万三千四百亩,其中五万六千亩已用我改良的曲辕犁、耧车、龙骨水车耕作。
一农夫配两头犍牛、一架新犁,可管四十亩,且比旧式省三成人力。
换句话说,领地里的农夫非但不少,反而略有盈余。
若再迁来大批农户,田地不够分,灾区的荒田也无人复垦,岂非两头落空?”
他抬头,目光穿过众人,落在欧冶子身上:
“而工坊里,情形恰恰相反。
主公欲扩铁坊、箭坊、甲坊,却缺熟手。
我算过,单是箭杆削制、甲片锻打、水力鼓风三道工序,便需工匠一千两百名。
与其让他们在灾区等赈济,不如把人请到我们炉边。”
欧冶子抚着怀里的乌木匣,微微颔首,声如铁石相击:
“鲁大师所言极是。
兵械百道,唯手熟尔。
如今燕赵铁坊虽有水力大锤,可百炼钢仍需人工看火、折叠、淬火。
尤其刃口‘淬火三叠’,非十年以上老匠不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