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点设在朱记大酒楼旁的宽敞空地。朱大榜搬来太师椅,亲自坐镇监督。他精明地眯着小眼,优先挑选那些看起来老实巴交、拖家带口、眼神怯懦、容易控制的流民青壮。 同时,他皮笑肉不笑地将几个平日里桀骜不驯、对他阳奉阴违、甚至暗中收保护费的地痞头目及其核心党羽,一把推搡到一旁监督的山寨头目石锁面前。
“石锁兄弟,这几位兄弟…咳,身手了得,在集内也…颇有‘威望’,正是巡防营急需的‘人才’,”朱大榜特意加重了“关照”和“磨练”二字,“还请头领多多‘关照’、好好‘磨练’!”
石锁心领神会,嘴角勾起一丝残酷的冷笑,眼中寒光一闪,如同打量落入陷阱的猎物,抱拳道:“朱员外放心,俺们山寨,最懂得如何‘磨练’这等‘人才’!”那几个地痞顿时面如土色。
那“平安捐”的细则草案,由几个精于算计的老账房,关在屋里噼里啪啦打了一下午算盘,赶在日落前出炉。
朱大榜亲自审阅,笔蘸朱砂,巧妙地将征收比例与商户“对山寨的忠诚度”隐晦挂钩。 几家平日里与他朱记有激烈竞争、背后可能与其他州县势力有勾连的大粮行、大货栈,被不动声色地课以重捐。而几家与他关系密切、时常孝敬、或规模较小容易控制的商户,则象征性地收取少许。
草案末尾,赫然用朱笔写着:“此捐乃为保境安民,梁山恩泽所系!抗捐不缴、阴奉阳违者,视同叛集,严惩不贷!”
草案被迅速公示,果然引发了几家被课重捐大商户的强烈反弹和暗中串联。但朱大榜只是冷笑置之——这正是他想要的,正好给即将成立的巡防营和山寨头目一个“杀鸡儆猴”、立威扬名的机会。
同时,那份令人窒息的天文数字采购清单,被朱大榜视为吸引四方“大鱼”上钩的致命香饵。
他不仅命人连夜誊抄数百份,张贴在集市所有显眼处,更动用了梁山在济州、郓城、东平乃至更远州府的所有明暗渠道,派快马专人送往各州县主要商会会首、行业巨头的案头。每份清单都附上他朱大榜的亲笔信,言辞恳切,暗含威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乃梁山泊主亲定大计,机遇千载难逢!贵会若真有实力,有诚意与梁山共襄盛举,当速速准备,莫失良机。”
“若袖手旁观,迟疑不前,恐…错失与梁山交好之捷径,未来这八百里水泊的生意,怕是就难做了…”
送往那些知名的大作坊、工坊东主时,则强调“现银结算,童叟无欺,梁山信誉担保!只要货好,绝无拖欠!”
甚至通过某些隐秘的地下渠道,消息被送给了几位以胆大包天、背景深厚、专做灰色生意着称的行商巨贾。
至于真正核心的“珍货阁”消息,朱大榜的处理方式堪称老奸巨猾。 他严密封锁具体展品信息,只通过最信任的一两个心腹,在几位顶级大商贾和行会巨头的耳边,“无意间”透露出极其诱人的只言片语:
对一位从江南来的丝绸巨贾,心腹“酒醉”后低语:“…员外可知?听闻那阁中有海外秘法所制‘透骨奇香’,一滴沾衣,芬芳透骨,三月不散,怕是宫里的娘娘也未曾享用过此等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