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晋廷暗涌 (公元前584年 春)

赵朔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反而眉宇间带着一丝凝重。他对面坐着的是其最信任的谋士,也是赵氏宗族中的智者。

小主,

“郤克今日宴客,虽未明言,但其门下多有怨怼之语,恐对家主不利。”谋士低声禀报着探听来的消息。

赵朔轻轻敲击着案几,叹道:“树大招风,古之常理。我本意在于强晋,然功高震主,权大招忌,亦是难免。郤子勇烈,但其人……唉。”他并未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郤克并非能容人之辈。

“家主,如今之势,当如何应对?是否需稍作收敛,以安君心、平众怒?”

赵朔沉吟片刻,摇了摇头:“此时收敛,反显心虚。我赵朔行事,皆为国谋,并无私心,何须畏首畏尾?然,亦不可不防。”

他站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第一,郑地之事,需更加谨慎。重用公子去疾,亦需分权制衡,不可使郑地尽成赵氏私产之象。可举荐几位非我赵氏一系的能干之士,参与郑地治理,以示公允。”

“第二,对郤克、荀林父等,姿态需更加谦和。尤其是郤克,其人所求,无非功名权位,可在下次朝议时,主动提请国君,将部分新得郑地城邑的守备之责,交由郤氏子弟负责。”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赵朔转过身,目光锐利,“立刻上书国君,以‘郑地新附,需强兵镇守,且楚国虎视,秦国伺机’为由,提请扩大‘武卒’编制,尤其要加强在新郑、制邑等地的驻防。兵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唯有手握强兵,方能震慑内外,保晋国安稳,亦保我赵氏无虞!”

他的策略,是外示宽和,内握实权。一方面通过分权、让利来缓和矛盾,另一方面则紧紧抓住最核心的军事力量,确保自己在晋国政局中的绝对优势地位。这是一条如履薄冰的道路,需要极高的政治智慧和平衡技巧。

谋士领命,又道:“还有一事,越国勾践,近来在边境频繁调动,似有异动。”

赵朔眉头微蹙:“勾践……这条毒蛇,终究是耐不住寂寞了。通知西河和中原守将,加强戒备。同时,将此消息,‘适当’地透露给楚国在晋国的细作。让楚庄王去操心他的背后吧。我们,先要把晋国内部,理顺了再说。”

新绛的夜晚,在各方势力的谋算与暗流中悄然流逝。郑国灭亡带来的巨大红利,如同一块试金石,考验着晋国君臣的智慧与人性。晋国的霸业能否在内部整合中真正巩固,还是会在权力的倾轧中走向新的分裂,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而外部的敌人,从未放松过窥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