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北上的列车

落座,奉茶。没有寒暄,王巡视员直接切入主题,语气如同在宣读文件:

“何老板,你的‘何记’,最近在国际上动静不小啊。伦敦的事情,我们都有关注。作为民营企业,能走出去,展示中华饮食文化,这是好事。”

何雨柱静静听着,没有接话。

“但是,”王巡视员话锋一转,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起来,“企业发展,要讲究个度。要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要惠及广大民众。不能只盯着高端市场,不能搞资本无序扩张,更不能脱离了我们自己的文化根基和市场土壤。”

他顿了顿,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继续道:“现在上面很关心几个问题。比如,像你们这样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如何确保核心技艺不流失?如何防止被国际资本绑架,偏离主业?如何在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比如稳就业、促共富?这些,希望何老板能有更深入的思考。”

这番话,套话连篇,却字字千斤,将一顶顶“大帽子”悬在了何雨柱的头顶。

何雨柱没有急于辩解,等王巡视员说完,他才缓缓开口,语气诚恳:

“王巡视员,您提的这些问题,非常深刻,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努力实践的。‘何记’能有今天,靠的不是资本运作,是实打实的手艺和口碑。”

他拿出准备好的平板电脑,调出几份图表和数据,不疾不徐地介绍:

“您看,这是我们在云南建立的火腿合作基地,带动了当地几百户农户增收;这是我们餐饮学院每年培养的厨师数量,大部分都在国内就业;这是我们‘何记味典’子品牌,利用国内食材开发的系列产品,主打百姓餐桌……我们海外赚取的利润,大部分都回流国内,用于技术研发和供应链建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放下平板,目光坦然地看着王巡视员:“至于文化根基,‘何记’的每一道菜,都源自中国。我们去伦敦,不是要去掉中国味,恰恰是想让世界知道,真正的中国味是什么。这,算不算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呢?”

王巡视员面无表情地听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不置可否:“数据是数据,关键还是看实际效果和社会评价。现在有些反映,说你们定位太高,普通老百姓吃不起,这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嘛。还有,你们那个‘饮食文化研究院’,搞得很热闹,但最终研究成果,是不是能真正惠及行业,惠及百姓,也要打个问号。”

这几乎是赤裸裸的刁难和否定了。气氛一时有些凝滞。

何雨柱沉默片刻,忽然对身后的助理示意了一下。助理将那个保温食盒轻轻放在桌上打开。顿时,一股混合着蜜香、酒香和肉香的浓郁气息弥漫开来,那块色泽红亮、颤巍巍的“蜜汁火方”呈现在众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