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要做的,并非仅仅顺应那些显而易见的大势(如巫妖落幕),更要善于发现、引导并借助那些潜藏的、微弱的、却代表着生机与未来的“势”!引导人道之火是为此,滋养天道伤痕亦是为此!
这种领悟,让他的道心瞬间通透了许多,以往许多行事上的纠结与权衡,此刻都有了清晰的准则。他的神魂仿佛被洗涤过一般,变得更加晶莹剔透,对自身力量的掌控,对周围环境气机的感应,都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虽然修为境界没有立刻突破,但其道境根基,却被打磨得无比坚实、深远。
在这种通透的道境状态下,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手稿中那些关于“水之德”以及对抗侵蚀的隐晦描述。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结合自身滋养天道伤痕的经验,他渐渐把握住了那法理雏形的脉络。对抗“道蚀”这种至阴至柔的侵蚀之力,并非要以更强大的力量去对冲、去毁灭,那样只会两败俱伤,甚至可能被“道蚀”的特性所利用、同化。
真正的法门,在于“**化**”与“**养**”。
要将自身的力量(尤其是功德之力),修炼得比“道蚀”更加“柔弱”,更加“纯粹”,如同至纯之水,不含丝毫杂质与戾气。以此“至柔”之力,去“渗透”被“道蚀”侵蚀的规则裂痕,不是强行驱散,而是以其“无以易之”的特性,**化解**其侵蚀性,**中和**其毁灭意。
同时,更要注重“**养**”。以这至柔之力,**滋养**那些尚未被完全侵蚀、仍保留着一丝生机的规则碎片,激发其内在的活力,引导其自我修复、自我连接。如同春雨润物,无声无息,却能让枯木逢春。
这无疑是一条更加艰难、更加考验耐心与心性的道路。需要将自身的力量锤炼到极致纯净,需要对天道规则有着深刻的感悟,更需要一颗真正“无为”、“不争”的慈悲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