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彧择袁门

“都在观望。”袁绍接过话头,“乱世将至,聪明人都在为自己谋划后路。”

荀彧闭上眼,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朝堂上宦官们的嚣张嘴脸,民间百姓的困苦生活,还有那些被太平道蛊惑的狂热信徒。他原以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继续辅佐汉室,但现实却一次次击碎他的幻想。

“若汉室终将倾覆,文若当如何自处?”

“汉室倾颓,奸臣当道,正是志士仁人匡扶社稷之时。”

“那我倒要问问,刘姓天下真的可能挽救吗?窦、邓、阎、梁、窦,五位太后干政,外戚一泼未平一泼又起,这天下还经得起几回折腾?”

荀彧目光一凝。他缓缓放下茶盏,指尖在案几上轻轻划过,似乎在思索如何回应这尖锐的质问。

“主公所言不虚,”他终于开口,声音如清泉击石。

“汉室积弊已久,外戚专权,宦官乱政,确是事实。”他停顿片刻,目光忽然变得锐利,“然天下动荡,百姓流离,需要的不是改朝换代,而是能臣辅佐,拨乱反正。”

袁绍冷哼一声:“文若未免太过天真!如今天子年幼,权臣当道,诸侯各怀鬼胎。即便有十个荀文若,又能如何?”

窗外一阵秋风掠过,吹得烛火摇曳不定。荀彧的影子在墙上忽长忽短,却始终挺拔如松。

“彧不才,”他声音平静却坚定,“只知尽忠职守,不负所学。若天下人皆因艰难而退缩,何来太平盛世?”

袁绍盯着荀彧看了许久,忽然叹了口气:“文若啊文若,你可知多少人欲取汉室而代之?即便我不动手,他人也会——”

“那便让他们动手吧。”荀彧打断道,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彧只求问心无愧。”

“天下大势,非一人之力可挽。”

“若真如我所料,太平道引发天下大乱...”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文若可愿辅佐我,完成大业。”

“文若,”袁绍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以你的才华,若能为天下苍生谋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