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检回言:“依末将看来,除却河东道,赵王刘竞成,便是山南西道,节度使郭羽。”
高楷环顾众人,问道:“以诸位高见,可知董澄欲往何处动兵?”
窦仪沉声道:“河东为长安屏障,重中之重,山南西道有汉中、巴南诸州,为秦岭重镇,据之可南下攻取剑南道。”
“关中与巴蜀连成一片,便是帝王之基。”
“秦皇汉祖,皆由此进发,东征西讨,成就霸业。”
“依老臣看来,董澄必先取山南西道,再夺剑南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安兴仁摇头道:“窦别驾此言,有失偏颇。”
“微臣曾往长安经营商道,见这齐国公董澄,一向视河东道为囊中之物,数次起兵,欲覆灭刘竞成,将关中,河东连成一片,以抗衡突厥。”
“微臣所料,他必先取河东,再行南下。”
两人意见不一,却各有道理,群臣听闻,亦各抒己见。
高楷思索片刻,转而看向一人:“杨烨,依你之意,董澄先取何方?”
杨烨此前一言不发,听闻高楷询问,方才拱手。
“主上,窦公与安司马所言,皆有道理。”
“董澄无论先取何方,皆是寻常。”
“然而,微臣只问一句,何必费心揣摩他人行事?”
“如今,主上坐拥陇右、河西两道,正该出兵,攻取山南西道。”
“届时,无论取京畿道,抑或拿下剑南道,皆进退有度。”
夏侯敬德附和道:“主上,杨长史所言在理。”
“管他董澄作甚,我等先取山南西道,迟早兵戎相见。”
高楷颔首一笑:“既如此,便向山南西道动兵。”
“只是,山南西道足有十七州,幅员辽阔。”
“以诸位高见,该从何处开始?”
杨烨建言道:“山南西道虽有十七州,汉中八州,才是精华所在。”
“宜先取汉中,可从秦州起兵,走岐山,攻凤州。”
“拿下凤州,向西可取兴、利二州,向南可夺梁州。”
“梁州为山南西道治所,一旦平定,汉中不过囊中之物。”
“至于巴南九州,烟瘴之地,多有蛮族袭扰,需缓缓图之。”